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从「伦敦梦」到「美国梦」?

这出歌剧中的「美国梦」在瓦里科夫斯基的诠释下,不是白手起家的那种青年奋斗记,而是爆发户的自我毁灭历程。 (Ruth Walz 摄 柏林国家剧院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斯特拉温斯基的英语歌剧《浪子的生命历程》,灵感来自於英国画家霍嘉特的系列画作《一名浪子的生命历程》,他把八幅画作串连的浪子故事,转化为三幕歌剧。而在柏林国家剧院制作的版本中,波兰导演瓦里科夫斯基则把该歌剧导成一部「美国梦」;廿世纪以来的美国,显然取代了十八世纪以降的伦敦。主角从一无所有,穿著白T-Shirt、牛仔裤的青年,变成暴富的、光鲜亮丽的幸运儿,不过,这出「美国梦」不是白手起家的青年奋斗记,而是爆发户的自我毁灭历程。

《PAR表演艺术》 第237期 / 2012年09月号

《PAR表演艺术》杂志 ? 237期 / 2012年0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