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因为电影,和梦想没有距离 陈怀恩vs.林靖杰

陈怀恩(左)与林靖杰 (许斌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对台湾电影工作者而言,今年最令人振奋的可能不是李安《色,戒》再度擒得威尼斯金狮奖,而是林靖杰以《最遥远的距离》获得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人周最佳影片」。

这是国片最坏的年代,投入电影工作十八年的林靖杰,等了九年才拍一部作品,得知获奖后,为拍片背债六百万的他说:「获奖高兴一天就好!」要开始烦恼的是如何让新片顺利在台湾院线上映和吸引观众走进戏院,唯有获得观众共鸣,看到票房和市场,台湾电影才有机会突围,他的导演之路才能长长久久走下去。

另一位即将以《练习曲》代表台湾角逐奥斯卡外语片的导演陈怀恩,刚进入电影这一门工作,便赶上了台湾新电影的第一波浪潮,走过辉煌年代,早期担任候孝贤电影的摄影指导的他,入行二十多年后,终於在今年春天发表了自己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对他来说,「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

同样从事电影工作,两位和剧场都有些渊源:林靖杰《最遥远的距离》是为早逝的剧场鬼才陈明才而写;陈怀恩的老婆是知名剧场演员杨丽音,为了《练习曲》,她不仅亲自上阵演出,还担任监制。两部片不约而同地从台东开始,《练习曲》一开场的取景,巧合地就是阿才走向大海的地方。

那天下午,林靖杰和陈怀恩,两位国片导演碰头,对於在台湾从事电影工作的个中甘苦,我还没开场,他们早已先聊开来了。且一如我所认识的大部分剧场工作者,即使大环境对艺术创作再不利,国片市场再低迷,他们仍然还有梦。

《PAR表演艺术》 第179期 / 2007年11月号

《PAR表演艺术》杂志 ? 179期 / 2007年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