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追踪 Follow-ups

台湾文化的未来,扬帆在何时? 云门一把火,催生文建会四十四亿「扬帆计画」

「扬帆计画」中,国际交流是著墨最多的部分,像近期云门舞集赴纽约演出《风影》,并在古根汉美术馆展出《风影》意象,就是相当重要的文化外交 (云门舞集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云门舞集排练场的火灾,引发了社会对表演艺术发展环境困窘的关注,也促使文建会提出一份令表演艺术界人士振奋的「扬帆计画」——预计以四年四十四亿的经费,提升表演艺术发展的环境。但在此新旧政权交替的尴尬时刻,这个令人期待的计画是否能在新政府手上顺利「扬帆」?仍待观察。

表演团体:何处是我家?

北市文化局释出闲置空间  团队又喜又忧

文字  于国华

人口稠密的都会,也是表演艺术团队集中的地区。接近观众和市场是地利之便,高昂房租是必须支付的代价。

年初云门舞集一把火,烧出陈年老问题:表演团队的排练场所与办公空间,严重不足。云门舞集十五年来委身违章厂房排练,情况令人难过,何况还有更多团队在都市中流浪,找不到栖身之所。

团队栖身之所难觅,住办排练只好「合一」

根据文建会委托表演艺术联盟在二○○五年所做的调查,受访266个公立或私立团队的场地使用情况如下:

 

部分团队拥有自有空间,但未填写调查表中的「住家合一」或「非住家合一」栏位,致使「自有空间」栏位的数量,多於「住家合一」与「非住家合一」二栏位之和。

调查结果显示,近34%的团队拥有自己的排练空间、约44%团队有行政办公空间;加上赞助或租、借使用的空间,只有大约20%的团队没有固定办公或排练空间(包括未填答者),看来空间短缺的问题并不严重。事实绝非如此。

从上表看出,拥有自有空间的团队中,80%的团队办公空间、61%团队的排练空间与住家合一,所反映的事实是,许多团队为节省支出,在同一个空间容纳住家、办公和排练,甚至堆放器材杂物。至於非与住家合一的排练空间,通常面积和高度都不足够,甚至安全堪虑或违规使用。朱宗庆打击乐团、身声演绎剧场,近两年都曾遭遇水灾,金枝演社今年也被检查违规使用情形。最近房地产景气抬头,房东要求涨租或出售房产时有所闻,团队立刻面临更高的租金压力,或得另觅新居。古名伸舞团忙於筹备创团十五周年公演之际,还得应付房东限期迁离的要求,处境令人同情;台北青年管乐团、乐兴之时乐团因为房东出售房产,而必须另迁新址。

云门大火之后,台北市文化局延续过去推动「艺响空间网」经验,清查出二十多处闲置空间,将开放给表演艺术团队或非营利团体申请使用,文化局也申请了市长预备金,日后将补助团队修缮这些公有房舍。四月中旬,文化局拟妥场地使用办法,预计五月可陆续安排有空间需求的团队前往参观、提案申请,再由文化局邀请评审为团队媒合适用的空间。

按台北市文化局规画,这些空间不收租金,团队只须支付水电费;修缮装潢由团队自行决定施工规模与花费,进驻后将可签约使用三年。

北市文化局立意良善,修缮仍是一大问题

文化局用意良善,目前看来配套也很完整,但还不足以满足团队的需求。第一,这些空间都有不同的闲置理由,部分区位偏僻、或建筑条件不良,例如进出动线阻碍或通风、采光欠佳,都不是简单修缮可能解决的问题。第二,这些空间的数量,距离团队的需求还很遥远;虽然文化局新近争取到已经废校的义方国小,也在这一波开放空间的名单之列,但这处比台北国际艺术村规模更大的空间,未来的使用修缮和营运管理都是难题。

最重要者,这些空间的条件,几乎都不宜当做排练场。团队需求最急迫的排练空间,还是无法满足。

文化局承诺,将持续开放闲置空间再利用,但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条件合适又廉价的排练空间难以寻得。由政府研拟机制,承租台北市、台北县郊区或工业区弃置不用、但尚未拆除的工厂厂房或仓库,整理后租借给团队排练,或许才有可能解决当前的困境。

《PAR表演艺术》 第185期 / 2008年05月号

《PAR表演艺术》杂志 ? 185期 / 2008年05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