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灣文化的未來,揚帆在何時? 雲門一把火,催生文建會四十四億「揚帆計畫」

「揚帆計畫」中,國際交流是著墨最多的部分,像近期雲門舞集赴紐約演出《風影》,並在古根漢美術館展出《風影》意象,就是相當重要的文化外交 (雲門舞集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雲門舞集排練場的火災,引發了社會對表演藝術發展環境困窘的關注,也促使文建會提出一份令表演藝術界人士振奮的「揚帆計畫」——預計以四年四十四億的經費,提升表演藝術發展的環境。但在此新舊政權交替的尷尬時刻,這個令人期待的計畫是否能在新政府手上順利「揚帆」?仍待觀察。

表演團體:何處是我家?

北市文化局釋出閒置空間  團隊又喜又憂

文字  于國華

人口稠密的都會,也是表演藝術團隊集中的地區。接近觀眾和市場是地利之便,高昂房租是必須支付的代價。

年初雲門舞集一把火,燒出陳年老問題:表演團隊的排練場所與辦公空間,嚴重不足。雲門舞集十五年來委身違章廠房排練,情況令人難過,何況還有更多團隊在都市中流浪,找不到棲身之所。

團隊棲身之所難覓,住辦排練只好「合一」

根據文建會委託表演藝術聯盟在二○○五年所做的調查,受訪266個公立或私立團隊的場地使用情況如下:

 

部分團隊擁有自有空間,但未填寫調查表中的「住家合一」或「非住家合一」欄位,致使「自有空間」欄位的數量,多於「住家合一」與「非住家合一」二欄位之和。

調查結果顯示,近34%的團隊擁有自己的排練空間、約44%團隊有行政辦公空間;加上贊助或租、借使用的空間,只有大約20%的團隊沒有固定辦公或排練空間(包括未填答者),看來空間短缺的問題並不嚴重。事實絕非如此。

從上表看出,擁有自有空間的團隊中,80%的團隊辦公空間、61%團隊的排練空間與住家合一,所反映的事實是,許多團隊為節省支出,在同一個空間容納住家、辦公和排練,甚至堆放器材雜物。至於非與住家合一的排練空間,通常面積和高度都不足夠,甚至安全堪慮或違規使用。朱宗慶打擊樂團、身聲演繹劇場,近兩年都曾遭遇水災,金枝演社今年也被檢查違規使用情形。最近房地產景氣抬頭,房東要求漲租或出售房產時有所聞,團隊立刻面臨更高的租金壓力,或得另覓新居。古名伸舞團忙於籌備創團十五周年公演之際,還得應付房東限期遷離的要求,處境令人同情;台北青年管樂團、樂興之時樂團因為房東出售房產,而必須另遷新址。

雲門大火之後,台北市文化局延續過去推動「藝響空間網」經驗,清查出二十多處閒置空間,將開放給表演藝術團隊或非營利團體申請使用,文化局也申請了市長預備金,日後將補助團隊修繕這些公有房舍。四月中旬,文化局擬妥場地使用辦法,預計五月可陸續安排有空間需求的團隊前往參觀、提案申請,再由文化局邀請評審為團隊媒合適用的空間。

按台北市文化局規畫,這些空間不收租金,團隊只須支付水電費;修繕裝潢由團隊自行決定施工規模與花費,進駐後將可簽約使用三年。

北市文化局立意良善,修繕仍是一大問題

文化局用意良善,目前看來配套也很完整,但還不足以滿足團隊的需求。第一,這些空間都有不同的閒置理由,部分區位偏僻、或建築條件不良,例如進出動線阻礙或通風、採光欠佳,都不是簡單修繕可能解決的問題。第二,這些空間的數量,距離團隊的需求還很遙遠;雖然文化局新近爭取到已經廢校的義方國小,也在這一波開放空間的名單之列,但這處比台北國際藝術村規模更大的空間,未來的使用修繕和營運管理都是難題。

最重要者,這些空間的條件,幾乎都不宜當做排練場。團隊需求最急迫的排練空間,還是無法滿足。

文化局承諾,將持續開放閒置空間再利用,但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條件合適又廉價的排練空間難以尋得。由政府研擬機制,承租台北市、台北縣郊區或工業區棄置不用、但尚未拆除的工廠廠房或倉庫,整理後租借給團隊排練,或許才有可能解決當前的困境。

《PAR表演藝術》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185期 / 2008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