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 艺活志Behind Curtain/艺@书 Hot Book
「剧本」少了,「粗口」多了! 二○○七年香港剧坛的两个现象
在戏剧市场化越发将戏剧变成「消费品」之时,剧场诗意性、文学性日渐消淡,舞台「粗口」成风,喜剧闹剧充斥,在官能性、娱乐性挂帅的情况下,如何去增加香港剧场的多元化?如何去让诗意性、文学性的戏剧继续存活?甚至应该去探讨消费性、市场化的戏剧制作,是否可以同样保留戏剧的诗意性、文学性?
《PAR表演艺术》 第190期 / 2008年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