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67期 / 1998年07月号
扩散的记忆 金庆云独唱会
金庆云的选择,显然绝不仅以 共鸣吐字之类表层的效果?依 归,可以感觉到,她的视野里 至少涵盖了歌词的意图,一首 歌之中音乐与文学所牵连的文 化与历史记忆。
PAR / 第69期 / 1998年09月号
你脱我也脱 评《爱的?育――A片看得太多了》
那永无休止的,催眠的顽固低 音般的问题:「这位演员,你 在自己的脸上看到什么?你在 舞台上看到什么?」每位观? 都被迫不断去聆听这一个学校 老师从来没问过的大哉问,听 到后来会觉得自己的脸变成舞 台大肉饼,因?被迫去思索诸 如「我是谁」这一类存在的命 题是很痛苦的,由於我们很少 去思索,一旦思索就脑神经僵 硬。
PAR / 第69期 / 1998年09月号
同?异梦
「异?」,编舞者在涉身欧美 文化洪流时,实地激荡出的某 些思绪,似明未解,又彷佛若 有所指。「仁在地下室」说是来 自柏林,其实她们是不折不扣的美国女孩。
PAR / 第64期 / 1998年04月号
地狱也可以是天堂 《奥菲欧与尤里迪妾》的余音绕梁
台北市交和德国德特蒙剧院合作演出的版本,在舞台、编舞、导演各方面均呈现出大胆的创意,延伸、丰富了原作的戏剧肌理,也?原音乐带来新感受,有如乐席和舞台以听觉和视觉同步「演奏」、分别「诠释」出一个完整的葛路克,可以说是二十年来西方导演?传统歌剧注入现代思维这一潮流的精采范例。
PAR / 第62期 / 1998年02月号
不顾一切地丢掷「沈沦」 一次回归原点的努力
《夜夜夜麻》对於日常用语、流行文化符号的直视,确实?本地的戏剧文本创作提供一个?得讨论的例子。但坐在观?席里,笔者仍不时感到《夜》剧创作者的「傲慢」:将一群令人难堪的人物,和一句接一句刺耳的对白,不顾一切地往台下丢掷,逼迫台下的观看者面对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生命情境、和语言的异质可能。
PAR / 第62期 / 1998年02月号
德奥传统的守卫女神 评穆特台北演奏会
穆特对乐谱的尊重,到了连休止符和每一个断奏、半断奏和音符时?都不曾违逆的程度。
PAR / 第62期 / 1998年02月号
古事新调一挽歌 评《祭特洛伊》
金枝演社的《古国之神――祭特洛伊》让我们看到,克难演出也可以营造大制作的气势,而且改编外来的素材无需改名换姓也照样能获致戏剧本土化的效益。
PAR / 第61期 / 1998年01月号
徒留卷夹的台湾社会档案 评《灰澜三重奏》
刘凤学求新求变的创作力及富含儒家思想的文人风范,透过条理分明的严谨布局益见凸显。但坐在国家剧院里是等著被感动、被震憾,而非仅是不舒服地皱眉摇首。
PAR / 第61期 / 1998年01月号
?实感动的诚恳 中辍舞者的生活与舞台
在现实生活与创作中,何晓玫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编舞家的?心诚意使作品因有生活的?实感动而显得诚恳。
PAR / 第61期 / 1998年01月号
世间最?心的对话 评《跳动的摇篮.旋转的天堂》
整场作品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妈妈和小孩的互动舞蹈,编舞者巧妙地将动作元素做出多种简单却又不单调的变化,温馨而满足的笑容展露在台上台下每一个人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