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72期 / 1998年12月号
不凋的记忆重建人造?实 评《花季未了》
明明是一出写实的戏,我们也看到了工作人员?了「重现」那个年代的味道所做的努力,但绿纱窗像新换上的、食物纱罩像是刚买的、沙发好像从来没人坐过……,?什么只是「物品」写实,而「质感」及「时间流动」不也一起写实呢?
PAR / 第72期 / 1998年12月号
一个快乐而另一个不快乐 记韦纯、KiKi和卡尔维诺的结伴旅行
一样是旅行,有人盘算著离去的速度,有人却念念不忘著归航……
PAR / 第71期 / 1998年11月号
后现代社会的现代情怀 评《绝不付帐》
达利欧.弗以现代人演出后现代事,在后现代社会的剧场表达现代的社会关怀,对於审美造景的传统规范依然有所坚持,这种「批判性实践」,或许是弗的戏剧所能带给当代台湾剧场最可贵的?示。
PAR / 第68期 / 1998年08月号
在求生与厌世之间
五十分钟的音乐家小传,余能盛有条不紊地娓娓道来;在稳健的调度下?楚地呈现;蒋秋娥的《被遗忘的人》揭露的是另一个迥异的世界,不怕犯错的冒险精神?得赞扬。
PAR / 第68期 / 1998年08月号
人类/舞蹈一思索上帝便发笑
舞以载道的结果若不是语意不?,便可能?了服务被过度简化的人生道理,而将身体暧昧/诗般的特质压榨、论说化。
PAR / 第71期 / 1998年11月号
吃颗「糖衣药丸」吧!
达利欧.弗在一九七四年完成的《绝不付帐》一九七?年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具有相联性,也是对当时义大利政局的反应。台湾版的《绝不付帐》也充斥对当前政坛、社会的嘲讽。
PAR / 第68期 / 1998年08月号
将剧场舞蹈化
澳洲表现舞团的舞蹈动作运用及组构如此流畅、活泼、丰富、千变万化,有如万花筒般简单、却具趣味。
PAR / 第71期 / 1998年11月号
极度内省的探索过程 评陶馥兰独舞展
在《灵魂的图像》记录下,具体完成了陶馥兰由内向外的寻索,其中一再强调舞蹈在人类集体文明与个人心灵成长的仪式性功能。
PAR / 第68期 / 1998年08月号
?赋新意强说「戏」 屏风表演班《徵婚?事――华丽版》
且不论《徵》剧有多少问题和疑点,李国修绝妙大胆的角色扮演,实足以自成一出耐人寻味的喜剧。然而编导偏偏放弃经营强而有力的戏剧结构,大量附加许多了无新意的议题,硬生生地套入「戏外戏」的彩排场景,破坏了全剧的张力与节奏。
PAR / 第71期 / 1998年11月号
来自德国的身体成长与蜕变 「Essen到台北――蔓延张恒莉」观后
在一波波从美国回来的人群中,出现张恒莉这样来自欧洲的学习成果展现,?人觉得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