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0期 / 1993年08月号

联管的《一千零一夜》

陈瑞斌的钢琴演奏气力强劲,足与乐团抗衡;一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演奏得浪漫激情。指挥吕绍嘉将《天方夜谭》由平实、缓和引领入暴雨狂雷的快速度、大对比,故事的?述性在他的掌握中浮现而出。

PAR / 第8期 / 1993年06月号

Our Town与《淡水小?》之间

今年三月果陀剧场推出改编自怀尔德Our Town的《淡水小?》。早在演出月余前,随著宣传品(一帧五?年代背景的剧照及感性文案)的四散,《淡》剧流溢出一股淡淡的?愁与期待。然而,落幕之后,?愁与议论交错……本文系艺术学院戏剧系副?授钟明德与知名影评人黄建业的对谈讨论,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一窥《淡》剧所碰触到文化殊异、改编剧本、导演风格的问题。

PAR / 第11期 / 1993年09月号

「演」出戏剧史 从北京京剧团到当代传奇

由流派艺术的高度发展,到剧场形式与?事手法的革新,传统戏曲跨出了艰难的一大步。我们从北京京剧团、中国京剧院与湖北汉剧团的演出,浏览了京剧由传统到现代化的三个阶段。而《楼兰女》的搬演,在探索未来戏剧的可能性上,是否预示了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的逆境?

PAR / 第5期 / 1993年03月号

岁末除旧觅新意 「云门」、「太古踏」演出观后

岁末天寒,舞蹈界频频出击,舞码似旧还新,内容则仍循著各自固有的轨迹前进。

PAR / 第11期 / 1993年09月号

楼兰女何去何从?

《楼兰女》改编希腊悲剧《米蒂亚》,不仅止於运用不同型态的剧场媒介,更进一步企图呈现本质迥异的戏剧型态。然而,原剧对白的大量删减,歌舞队角色的混淆不?,结局以地遁取代骑龙的象徵,在在削减了《米蒂亚》的多面与深沈。

PAR / 第8期 / 1993年06月号

「临界点」的临界点

《平方》是一个没有动作的戏,演员的肢体、声音不具指意性;然而,高度美感设计的服装和道具,?什么不随著其他剧场元素一起崩溃呢?「临界点」从地球飞离,而《平方》会是它投入黑洞的临界点吗?

PAR / 第5期 / 1993年03月号

才子佳人总关情 我看《春香传》的演出

《春香传》虽是来自韩国的民间爱情故事,然其故事情节人物完全雷同於中国历来的才子佳人故事,其中历历可见《西厢记》、《墙头马上》、《何文秀私访》、《玉堂春》等科举时代典型剧码的影子。

PAR / 第8期 / 1993年06月号

《雷雨》中的困境

「……我一个人有罪,我先走错了一步……都让我一个人承担吧……」似乎,从序幕开始,《雷雨》就在寻求一个悲剧的救赎;而在编导的诠释下,也从序幕起落入重重错置的困境。也许,周家大屋才是雷雨蒸热的氛围中,无可救赎的生命的「困」境。

PAR / 第5期 / 1993年03月号

失去辅翼的前卫表演 《一个少尉军官和他的二十二道金牌》

正如「前?」一词现今显示的歧义暧昧使文字工作者?难,《一个少尉军官和他的二十二道金牌》的演出形式也如它诡异的剧名一样使所有「发微言以示大义」的工作难堪,而正是在这个诠释的距离上,等同两者在我们的文化座标里有了被接受的可能,但是,这并不意谓它的新鲜具有耸动的威力……

PAR / 第11期 / 1993年09月号

各就各位? 《1993 .身体剧场表演祭》观后

这场表演的三个剧团非常巧合地显现台湾历史的三个阶段:传统中国、日据时代、台湾现代。而他们的身体语言似乎也与此相呼应――节制、压抑、错乱。然而,小剧场对?存的现实似乎渺无指涉;那么,小剧场自我牺牲或反抗体制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