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26期 / 1994年12月号
以独特的舞姿向前人致敬 评玛丽.书娜的《牧神的午后》与《春之祭》
《春之祭》显示玛丽.书娜的编舞手法是极简洁成熟的,舞者独特的技巧与动力感足以和史特拉汶斯基的音乐相抗衡。她?重於以动作和姿势的变化来探索生命的同时存在与神秘。在多种不同版本的《春之祭》中,玛丽.书娜是极具特色的。
PAR / 第26期 / 1994年12月号
风动於舞与戏之间 《风动之舞Ⅰ――戏》的谜思
戏剧与舞蹈工作者的跨刀合作,结合了更多层面的媒介与才华。由这次风动舞蹈剧场的展演,可看出新生代创作者的特殊理念和开创新局的雄心。
PAR / 第26期 / 1994年12月号
林氏风格、舞台生命的承续 评云门舞集一九九四秋季公演
在林怀民的新作《流浪者之歌》里,缓慢,是整支舞的质地,但在一个多小时的长度里,编舞者如何在持续的缓慢里,除了塑造身体风景之外,更深入地萃取出缓慢所能积淀出的生命质地,而不使缓慢成?一种沈重的阅读方式,是编舞者的一大考验。
PAR / 第26期 / 1994年12月号
悠游於世界舞坛 摩莉莎.芬蕾(Molissa Fenley)独舞展
摩莉莎对生命存在的样态所作的探索是本质而不是表象的。如此内省的观照或许不容易?一般观?所接受,但却是非常诚恳而扎实的。
PAR / 第26期 / 1994年12月号
时间尽头之撼恸 评黎海宁的《时间尽头之舞》
《时间尽头之舞》深沉浪漫,将时间尽头,生命也不复存在的浩瀚跳得淋漓尽致,不论是舞者的演出,乐师的演奏,还是台前幕后灯音、布置、各种技术支援,都竭尽心力,实在是一个高水平的制作。
PAR / 第26期 / 1994年12月号
诗的心灵飨宴 记傅聪钢琴独奏会
相较於上半场舒曼《大?同盟舞曲集》的中性演出,傅聪遇上了萧邦堪称是如鱼得水,弹至情绪亢奋之处,文弱的傅聪也不禁从喉底猛然「嗯哼」起来。虽然演奏至中段时,在体力上稍显不继,但最后四首的表现反而是放手一搏,弹得丝丝入扣。
PAR / 第26期 / 1994年12月号
谁被收编? 谈「人间剧展」的吊诡性
文建会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人间剧展」,五个剧团接迭上场,相继落幕,只留下了一堆话题,给「小剧场活动」凭添不少论述的材料。其中最引人争议的是「收编」这个话题。
PAR / 第23期 / 1994年09月号
更古朴、更接近古代中国传统本色的现代舞剧 评黎海宁九四新版的《九歌》
黎海宁以绝不随波逐流,力求自成一家的手法,创作出与诗歌《九歌》意象相通,却更生活、更自然、更能引起观?共鸣的舞蹈。
PAR / 第27期 / 1995年01月号
仙气下凡,雅俗共赏 观赏上海昆剧团访台演出
昆剧的题材虽然都属历史古装戏,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上昆」的演出,仍然能够提供十足的娱乐与艺术感受。
PAR / 第25期 / 1994年11月号
纯正俄罗斯贵族傲气 圣彼得堡爱乐
该团扎实的特大型编制,把舞台用得寸步难行,乐团从开场的萧士塔高维契《庆典序曲》就显示雷霆万钧之势,从弦乐、木管到打击乐与铜管,都是悍将级的乐手。总奏音量之大,卷天震地而来,令人如临当年德军包围的列宁格勒战地现场。指挥塔米卡诺夫处理乐曲是理性、条理井然的,再长大的乐曲在他的「剖析」之下,完全不觉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