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专题
PAR / 第274期 / 2015年10月号
绝对俄罗斯的「抒情场景」 那些关於《尤金.奥涅金》的不可不知
在三幕共十一场的篇幅中,柴科夫斯基摒弃了气势恢宏的管弦乐,以充满民谣色彩的旋律与平实的剧情铺陈仔细雕琢剧中主角的外显性格与内心情感,让《尤金.奥涅金》体现了柴科夫斯基笔下「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同时也让这部歌剧成为最符合柴科夫斯基气质的作品。因此柴科夫斯基刻意舍弃了「歌剧」二字,用「抒情场景」这独特的名词为《尤金.奥涅金》辩护,宣示的正是引领俄国歌剧走向不同境界的决心。
PAR / 第274期 / 2015年10月号
回到人类纯粹情感 时空距离不再遥远 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台湾首演《尤金.奥涅金》
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十一月把柴科夫斯基的《尤金.奥涅金》首次搬上台湾舞台,将写下台湾歌剧演出史重要的一页。这次制作由指挥多蒙寇斯.黑亚、导演马克.亚当与舞台设计蔡秀锦合作呈现,主要歌者皆一时之选,如饰塔提雅娜的依格娜托维琪,与饰演奥涅金的莫尔纳等。导演亚当认为,此剧描述人们的日常需求、命运与梦想,并竭力探究於人性最原始纯粹的情感,所以尽管《尤金.奥涅金》背景时空距离台湾乐迷相当遥远,但他仍信心满满,因为情感与音乐是所有人类的共通语言。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号
音乐新点子.耳朵新乐园
对新音乐感到抗拒?那是正常的!自古以来当新乐派的风格一出现,对於听惯一种声响的人们,总有一段挣扎。 但这些新奇的点子,就如同食物里的辛香一般,带来一种刺激、也诱发前所未有的感受。味觉如此,听觉,当然也如此。 生於现代的我们,该是最贴近现代音乐的一群,即使不熟悉,却不能不了解。藉著两厅院今年「新点子乐展」的规划,我们深入剖析乐曲中传达的理念、访问贯穿三档音乐会的「跨界好友」,畅谈新媒体及灯光艺术,并且邀请策展人赵菁文亲自撰文,介绍现代作曲家如何将满脑子的概念,在乐谱上呈现。 也许你会说你不懂五线谱,但在现代音乐领域里,谁要你读懂五线谱?翻开一页页缤纷多彩的图案,体会新音乐的乐趣,那时你将会发现自己离现代音乐的距离,其实没有那么遥远!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号
取材自然 声响的自我生成与消逝 「频谱音乐」的冷战神话
或许有人会怀疑,如此就泛音结构「照抄」的音乐,究竟有何趣味。然而更深一层讨论,如此产生的声响却挑战将音乐视为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结合的传统聆听者。在频谱乐派的观念里,其实音高、节奏、音色等以往被认为是各自独立的音乐元素,都是可以互相置换的。而把声音的生成与消逝当成是音乐结构的基础,更是一种新的音乐的形式概念。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号
GAME 1/时间的漩涡 频谱乐派创始经典 法国天团特制「台湾限定」
打开「新点子乐展—音乐新乐园」的大门,策展人赵菁文先送上由法国天团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来台处女秀「时间的漩涡」,这是该团以小而美的编制为台湾特地打造的演出,将演奏「频谱乐派」创始人杰哈.葛里塞的经典《时间的漩涡》,大自然声响浑然成乐,打开乐迷的另类「耳」界。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号
超越五线谱的想像 友善沟通的起点 「与时俱进」的记谱法
记谱法应该作曲家提供给演奏家,一个友善的沟通工具。在了解浅层的音符、表情等符号之余,还可能尽量地接近理解作曲家的思维深处,而后诠释其作品。所以当创作者的乐思超越的五线谱与音符所能表述的范围,新的记谱法的诞生也就顺理成章。一九五○年代,作曲家寻求其他表达音乐的可能,新的想法与呈现便需要新的记谱方式,作曲家因此发展出一些比拟音值的符号、图象记谱、或空间记谱等,让演奏者可依自己视觉记号与听觉诠释的想像关联,演奏相应的动作与声音。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号
豆芽菜之外的缤纷世界 新型态乐谱纸上展
不是音乐家故意搞怪!随著音乐家们愈来愈丰富的想像,传统的五线谱早已不敷使用。不信,想想传统记谱法要如何应付用指甲刮弦、用手肘压琴、在钢琴琴弦里边弹边「加料」,甚至加上电音、边弹边玩游戏……没有作曲家的绞尽脑汁、重新设计,又如何将抽象变成纸上的具像?再说,五线谱最初也只从一条线,加到现在的五条线。如果传统线谱是这么衍生而来,那么谁说,活在现代的我们,不能加入「发展」的行列?线条、色块、空间、几何图形……怎么看、怎么玩,就让精选的纸上乐谱展,引您进门道!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号
GAME 2/收藏心事 连续三届击乐国际大奖加持 敲打中共享美好回忆
从小就很喜欢收藏大大小小东西的陈哲辉,长大之后玩打击乐,更是能让他名正言顺的「投其所好」;不同的是,收藏不只是他的「玩具」,也变成了乐器。这回新点子乐展的「收藏心事」演出,他将带领著在三届卢森堡国际击乐重奏比赛获奖的学生,一起展现比赛得奖的精采曲目,并结合新媒体互动装置,包括动画、投影、灯光一起呈现。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号
让听觉与视觉 一起在舞台上说话 当音乐碰上多媒体与灯光艺术
一场音乐演出,配上变化万千的多媒体与灯光变化,吸引你的,是音乐,还是眼前的奇幻景观?就像以前歌剧、乐剧、音乐剧的美学争论,到今天则存与音乐与其他领域结合的演出中,孰轻孰重?如何不反客为主?成为参与制作的艺术家的重要考量。可是当音乐作品被写出后,诠释者在舞台上的演出,原本就是他们对乐曲理解后进行的再创作,多媒体与灯光的呈现,是否也可如是观?
PAR / 第273期 / 2015年09月号
GAME 3/世纪音乐 接收、回应、驱动、合成 激发感官的未来
结合互动电声与3D影像,以数位装置结合音乐演出,在接收、回应、驱动现场及时合成的声音与影像图形,然后再激发出新的音乐演奏……「世纪音乐」这场这场音乐会,彷佛启动了「音乐机器人」,加上「会说话」的灯光,整个就是一场充满未来感的感官游戏,而在单簧管演奏家莫里纳尼的即兴演奏下,更添聆赏的丰富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