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专题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影后的情人 剧场星光灿烂

茱蒂.丹契、茱丽叶.毕诺许、凯特.布兰琪、伊莎贝拉.雨蓓、伊莲.雅各……   她们,是各大影展的影后常胜军,电影成就早已备受肯定,为何仍钟情於剧场? 舞台的扎实训练与经典文本的搬演,如何让她们在电影里的演技更加洗练? 前卫剧场、写实戏剧、甚或舞蹈,不同风格形式的演出,又如何丰厚她们的艺术生命?   以《双面维若妮卡》、《红色情深》等片走红影坛的伊莲.雅各,近年少有影像代表作。 淡出大银幕的她,却持续在剧场耕耘累积,从明星回归为一位真正的演员。 在雅各与日本青年团导演平田织佐合作的《蜕变》即将登台之际, 本刊带读者走进影后的舞台世界,一探她们的表演轨迹。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茱蒂.丹契 八十岁女神 英国剧场的传奇

你当然认识「007」电影系列里的M夫人——白色俐落短发、双眸犀利穿透——就是在电影中如此逼人的茱蒂.丹契。纵横影坛拿奖无数,她的一身表演功夫,可是扎扎实实来自剧场——从莎剧、音乐剧,到各式各样的当代剧本,年逾八十的她,迄今仍活跃於舞台,十月还要在伦敦西区剧院区演出《冬天的故事》里的宝琳娜,有了她,就是演出的票房保证!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茱丽叶.毕诺许 精挑导演与角色 经典中光芒四射

身为「影后专业户」,法国女星茱丽叶.毕诺许以一身精湛演技笑傲世界剧坛,多语演出难不倒的她,正是剧场练家子出身,而且时不时就回锅练功。最近不但与当红导演如费斯巴赫、凡.霍夫分别合作剧场经典《茱莉小姐》、《安蒂冈妮》,之前还曾与编舞家阿喀郎携手起舞,乐於接受舞台上的各种挑战,令人惊叹她无远弗届的表演热情与功力!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凯特.布兰琪 语言掌握精准 演谁像谁谁都是她

「戏精」可说是凯特.布兰琪最贴切的封号,每个角色到她手上,当她把她的灵魂(本质)灌注其中,我们就会相信:是的,她就是伊莉莎白一世,就是凯萨琳.赫本,就是巴布.狄伦!从舞台剧科班锻炼出来的功力,让她用心於处理语言的表达,舞台上她以改变声音的强度、高低和速度来让她演出的角色更有能量;而这样的功夫用到电影上,使她的角色更具真实性。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伊莎蓓拉.雨蓓 专挑难的演 与生俱来的明星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艺术氛围中养成的伊莎贝拉.雨蓓,早在青少年时期就投身演艺事业,不管是电影或舞台她都以闪亮之姿令人惊艳。戏剧学院的背景和新浪潮电影导演的合作,让伊莎贝拉.雨蓓的表演事业,总是挑战高难度角色,如《钢琴教师》中极度压抑到病态的女主角,而在剧场中,因为她独具个人特色的演出,导演必须寻求最适合她的角色与表演风格,如罗伯.威尔森的《欧兰朵》、瓦里科夫斯基《欲望街车》中的女主角白兰琪等,一次又一次地,让剧场观众为之惊叹。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伊莲.雅各 母亲、歌手和演员 一派优雅与自在

她是影迷心中永远的「维若妮卡」,在波兰导演奇士劳斯基的镜头下,以灵巧的邻家女孩气质、精致立体的五官和些许神秘的魅力攫获你心。但这只是她的人生一段,原本就出身於剧场的她,不眷恋大银幕,现在更享受音乐和剧场的演出,优游於剧场演员、音乐会的说书人、爵士乐歌手等角色中。这次与日本导演平田织佐合作的《蜕变—人形机器人版》,扮演母亲一角,雅各认为,剧本讨论的并不是一个变成机器人的男人如何面对他的家庭,而是一个有儿子变成机器人的家庭如何重建。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我们人类,真的和机器人有差别吗? 日本编导平田织佐 以《蜕变》探讨人的存在本质

近年致力於「人形机器人剧场」创作的日本编导平田织佐,二○一三年以《三姊妹—人形机器人版》轰动台北,这次带来与法国影后伊莲.雅各等演员合作的《蜕变—人形机器人版》,改编自卡夫卡原著,但不同於原著中家人对异变主角的疏离淡漠,平田的版本温暖许多,家人试图去理解和接受眼前这具难以定义的身体,并且思索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我们人类,是无法证明自己与机器人差别的荒诞的存在。」平田如此解释这个廿一世纪的机器人版本。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成交!表演艺术市场最前线

今年四月,台湾的表艺团队在广艺基金会的领军下,首度参与近年在中国盛行的「演出交易会」。 这种形式宛如拍卖会,卖方现场简报、表演,感兴趣的买方举牌、交易的面对面模式,让团队宛如经历一场「震撼教育」。 台湾的市场规模小,不论是望向对岸或放眼国际,拓展海外市场绝对是表艺团队发展的必要生存之道。 然而,团队该透过何种平台管道,主动出击?千里马如何寻找能赏识自己的伯乐? 本刊透过「中国演交会」、「外围艺术节」、「表演艺术市集」及「艺术经纪制度」四种机制,深入剖析表演艺术市场交易的Know-how。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表演也可是拍卖品!? 中国「演交会」另类初体验 台湾团队首度集体参与 正面遭遇中国表艺市场热潮

近十年在中国演艺市场盛行的「演交会」(演出交易会),随著演艺交易平台渐趋成熟,甚至出现采取现场表演、拍卖会般的举牌交易模式。今年四月,台湾十支团队、十七个节目的代表组团,首度参与由北京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主办的「演艺北京」剧目交易会。首度与中国演艺市场直接面对面,让台湾团队颇受「冲击」,面对未来的两岸合作模式,亦可能有进一步的实现。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国际外围艺术节 登上世界的跳板 「国家品牌」打知名度 准备好才能迎战

表演团队想要让世界看见,最快速的方式就是参与各种「外围艺术节」,如法国亚维侬OFF艺术节、英国爱丁堡艺穗节等,但要在同时间成千的节目中被观众、评论与媒体看见,却也是难度颇高的挑战。台湾团队近年以集体出击方式在「亚维侬OFF」打出品牌,也引发他国效尤。整体观察下,以传统中见创新、轻装易行、表演者特色鲜明且稳定度高、文本能促使异国观众超越文化隔阂引起共鸣和认同者,最易见其后续在欧陆国家推出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