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PAR / 第68期 / 1998年08月号

与「焦虑」同台演出

口袋里的油加利树叶、一尊小佛像、《心经》,这些都是舞台表演者临上场前藉以「保心安」的良伴。台下的你或许会纳闷,舞台上的表演者不都是身经百战、准备充分的艺术工作者,怎么会胆颤、紧张呢? 有一种情绪它偏偏会莫名突袭临出场前的表演者,新秀老将都难以幸免,与它理性奋战,还是将它变形?一股力量让演出更精采?「焦虑」这个情绪调皮鬼,不因表演者的「艺龄」而稍有?贷,总在上台前扑扑拍击心脏。谢幕时想起来要找寻它,它又已消失无踪。直到下一次再度登台……

PAR / 第79期 / 1999年07月号

舞台肢体新浪潮

时代的?步往前迈进,表演艺术不断从其他领域寻求新的舞台风景。从杂技、马戏、体操到道具,都是这些表演创作者取拮灵感的来源,呈现出一片令人惊艳的另类景观。然而,舞台挑战传统的表演新浪潮是否能?原本的艺术形式带来新的冲击?抑或是一时的热闹风潮? 「影像展览」再现近五年来,曾经来台湾演出的国外团体表演的舞台印象。另外,我们也访问今年以「全面展现肢体新世代」?主题的台北艺术节中邀请的多位艺术工作者企图从中寻找出,他们创作的脉络。而国内的艺术工作者们也以座谈会的方式,激发台湾创作新观的可能性。

PAR / 第88期 / 2000年04月号

我信故我艺 艺术宗?,宗教艺术

自古以来艺术与宗?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常是酬谢鬼神的工具,而祭仪也常成?艺术表现的形式。特别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当下,宗?不仅在引领人类朝向新未来的精神层面上似乎更显重要,对面临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冲?的台湾现代表演艺术,更是创作精神与素材的重要资源。从传?到艺术创意、从庙堂到个人生活,宗?在台湾表演艺术里的面向,相当迥异於传统戏曲在生活、表演型态上已形制多年的信仰习惯。於此,本刊将从「宗?运用艺术形式」、「艺术运用宗?元素」等几个方向来一探国内现代表演艺术与宗?间的互动与未来。

PAR / 第78期 / 1999年06月号

梅纽音生平纪事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号

艺网开来

从BBS到网际网路(Inter-net)、 从收发E-mail到电子商务,数位化的电子资讯通讯随著科技的日新月异,逐渐地改变与影响著我们的生活,「数位网路」绝对在这个新纪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这股新兴媒体势力,也挟著其高互动性、短时间距离的便利特质,正改变著表演艺术的行销、宣传甚至创作、演出、观赏的方式。在这个世纪交替的当儿,面对著新科技与新世纪,就让我们藉由对「艺术与网路」的探索,来预测未来艺术的新面貌。

PAR / 第83期 / 1999年11月号

竞技游戏

幕起,演员在如梦似?的场景中移位走动;幕落,可能有的记忆多是针对编导演的表现评价。然而,幕起幕落之间有一群黑衣人,他们是演出的推手,不会站到台前接受观?的喝采;他们脑中转著艺术的思维,手中握著实践、判断的量尺,一步一步将艺术与技术融合,建构完美演出。他们是「技术剧场」的工作者。 此次,他们难得卸下?色装束,站在灯光打亮的舞台上、说著属於他们的台词。藉由这个机会,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每场演出背后所需要的是怎样的群体努力和环境才能支?所有台上光鲜炫目的呈现,以及「技术剧场」曾走过的艰辛历史和目前的难题。

PAR / 第84期 / 1999年12月号

街头表演艺人艺象

近年,台北的街头,已悄悄地出现了街头艺人,他们用音乐、魔术、杂耍、默剧等肢体表演?冷漠的台北添上了几许诗意的生命力。街头表演是艺术世界中有趣的一环,然而在台湾却还有待开拓。这种带有童话色彩和异国情调的街头表演艺人,他们是从人生的哪一个街角钻出来的?他们在艺术的世界与人的生活里面起的作用是什么?从大台北到纽约、巴黎、柏林,街头艺人在充满纷杂焦点的都会中引我们驻足……

PAR / 第78期 / 1999年06月号

梅纽音如是说

PAR / 第87期 / 2000年03月号

旧曲新唱

尽管市场反应冷暖不一,台湾的传统戏曲界近年来仍出现了许多具有新意的创作尝试。从跨剧种的形式实验,取材多元化的新编文本,到结合不同媒体的经营策略,世纪末的传统戏曲是否已经发展出一些?得期待的崭新表现活力?其障碍何在?而在进入新世纪之前,面临国立戏剧艺术中心即将於二??一年元旦成立的新冲击,戏曲界对於未来又有何忧虑与展望?

PAR / 第72期 / 1998年12月号

装置的跨界表演

装置艺术跨界表演领域,打破了表演艺术里对舞台的惯性窠臼,增添了新的观念与方法。相对地,剧场观念进入了装置思考时,也让装置艺术作品拥有了戏剧性的演出。不管是「舞台上的装置艺术」抑或是「装置的舞台艺术」都拓展了我们对美感经验的新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