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PAR / 第66期 / 1998年06月号

评论艺术的艺术

演出的「成功」指数有赖现场掌声的热烈及事后肯定的评论,然而掌声的大小常常不等於评论的必然反应,演出者与评论者在一明一暗间,各有立场,台上与台下的距离似乎难以拉近……可知,评论艺术的艺术也必须是一门专业的精确技术!

PAR / 第63期 / 1998年03月号

政府再生古迹新空间

将老旧古迹再生利用,以支援艺文活动展演,原是政府主导的美意。然而牛步的进度?能赶上艺文团体的需求吗?

PAR / 第59期 / 1997年11月号

其他古典配乐相关电影原声带

PAR / 第65期 / 1998年05月号

梦幻的旅人 看「新宿梁山泊」的「帐蓬剧」

PAR / 第59期 / 1997年11月号

钢琴师效应

PAR / 第64期 / 1998年04月号

即兴表演的瞬间艺术

即兴(Imrpovisation)?念的运用,提供表演艺术家更大的自由空间、并赋予了不同时空情境下的演出全新意涵。 然而当表演者优游於即兴手法带来的自由喜悦、寻得瞬时灵感迸创出口的同时,即兴手法的运用是漫无节制的自由?是消极等待灵感的降临?还是规避繁琐刻苦技巧训练的托辞?又即兴创作的能力可否经由训练而得? 透过即兴在戏剧、舞蹈、音乐的运用,带给表演艺术者的?发,我们似乎触及了当下即是永恒的神秘力量。

PAR / 第57期 / 1997年09月号

文化外交

从去年开始,台湾艺文界对於一九九八年亚维侬艺术节的主题一直抱持前所未有的关切,直至今年四月底七个团体名单敲定。 而当亚维侬艺术节执行长达西耶的决定,吸引艺文界的讨论与注意时,由文建会主办的西雅图台湾艺术节,却像烟火般?那消失於天际。此外官方与民间美术界也在今年分批进军威尼斯双年展,文化交流似乎在政治现实环境中找到了一个著力点。然而除了官方之外,民间早已透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许多网络的搭建。 本刊特别针对官方出击、民间交流与国内表演艺术界一直乞望踏上的亚维侬艺术表演舞台等三方面,探讨台湾近年文化交流的努力与困境。希望让国内表演艺术界在新世纪来临前,思考出一种「双赢」的文化交流策略。

PAR / 第66期 / 1998年06月号

凡夫俗子的荒谬闹剧 德国莎莎请客舞团演出《太空人巷》

PAR / 第57期 / 1997年09月号

以「双赢」取代「对立」的文化交流观

巴黎和纽约是欧美的文化重?,也是我们两个海外文化中心的设置据点。今年,曾任职文建会主委与处长的郭?藩及余玉照分往二地就任新职,或许在具有文化背景官员的主持下,文化交流计画在官方的外交事务中能有新的机会,产生具体且实质的效用。

PAR / 第57期 / 1997年09月号

「OFF亚维侬」提供了另类机会

参加「亚维侬艺术节」需要经过主办单位的评选,争取过程艰辛,但其外围活动「OFF」却开放给有心来此分享创作经验的艺术家。国内团体不妨先结队朝「OFF」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