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号
不妥协的撞击 开展无限可能 台韩传统音乐团体尬场的三档演出
开幕季的音乐节目中,特别策划了三档演出,邀请邻近的韩国表演团体共襄盛举。三档演出以「不妥协」作为标题,背后的含义也许即是对於传统的颠覆,再融合现代的音乐能量,包含传统说唱艺术板索里的创新改编,还有两场跨界性质的击乐团联合台湾乐团演出。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号
明暗盈缺之间 舞动身体的光 澳洲雪梨舞团《光与暗》、《大明》
将於十一月造访高雄卫武营的澳洲雪梨舞团,将带来该团艺术总监拉尔.纳切拉的《光与暗》,与台湾编舞家郑宗龙应邀为该团创作的《大明》。前者让舞者在冷色调的光区中,时而狂暴时而徐缓,力量张弛如光一般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后者透过圆圆相扣的动作,为习於芭蕾、现代舞训练的舞者们,原本外放、俐落、长线条的身体质地中,更添内敛与绵延。两舞并置演出,荡出了两条文化的轴线,在微光闪动之时,将身体作为光,也让身体因光相遇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号
在舞中提问 什么是「亚洲制造?!」 「台湾舞蹈平台」系列
第二届的「台湾舞蹈平台」系列,以「亚洲制造?!」为题,以问号、惊叹号来回应首届「认识亚洲当代舞蹈」的命题,进一步质疑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东风趋势下,亚洲的定义与魅力到底是什么?本届平台尝试从人类的身体的记忆、家、根、移动、流动和空间、文化认同等所重新形塑的新(混血)身分亚洲的样貌,除了有十三档国内外舞蹈演出,还有工作坊、讲座、影像放映等活动。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号
革命家的琴声 多声部交映的生命史 《简吉奏鸣曲》
简吉,一位出身凤山农村的革命家,一位拉著小提琴的社会改革先锋,在卫武营开幕季中,其生平将被改编搬上舞台。编剧周慧玲表示,自己写出了三个简吉,「那是简吉的两面、三面,我其实写了很多人在里面,而不是单一的一个人,更像是一个集体的展现;奏鸣曲的概念,当然也是要强调:这不是单一声部。」 《简吉奏鸣曲—零落成泥香如故》制作单位演员异动声明:本演出因演出内容规划调整,原订参演之周定纬先生,因故无法参与本次演出。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号
启动时光点唱机 唱响歌仔戏百年史韵 《相思唱歌仔》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戏剧院的首档节目《相思唱歌仔》,邀集多个歌仔戏团与多位剧场演员,由在歌仔戏及影视界皆受肯定的吕雪凤担纲主演,唱出主角「琼花阿嬷」身世记忆,也串起歌仔戏的百年风华。编导王友辉藉著剧本设定透露一些想传达给观众的讯息:「琼花」与「昙花」的台语念法互为谐音,昙花很美、很珍贵,可是转瞬即逝,怎样才能留得住这样的美?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号
在社会的怒涛声中 启动童年公寓中的回忆 罗伯.勒帕吉《887》
知名加拿大导演罗伯.勒帕吉的自传性作品《887》,是他第一次以自己作为主角的独角戏演出,透过回溯他成长期间的一九六、七○年代,重建那个有著他与家人的居处,以及许多大楼邻居的公寓建筑——魁北克市莫瑞街887号,以七、八岁的他,眼中所看出去的世界,回看当年魁北克的社会冲突和族群纷争。
PAR / 第309期 / 2018年09月号
透过马戏与杂技 看见创意与技艺 马戏平台黄金周
从二○一六年启动的「马戏平台」,在这次的开幕季中特别规划的一周五天的秘集演出,如同马戏表演的「黄金周」,有来自法国的新马戏团队与西班牙的马戏表演与创作者,还有三组台湾团队的五档演出,演出场地从室内的绘景工厂到户外的榕树广场,还有边演边走的移动式剧场,不同的体验方式,让观众看到当代马戏与杂技挥洒的精采创意。
PAR / 第308期 / 2018年08月号
哈罗!你参与了吗?
从观看到行动,是创作者对镜框舞台的不满足造就了参与、沉浸、互动? 还是观众的体验结构在当代社会中已经转变,需要在各种情境下发声? 表演艺术在当代的观演关系遭逢什么变动? 艺术家要如何重新建构与观众的关系,其中的创作秘方是什么? 艺术将如何回应当代社会,书写「未来学」? 本期尝试从梳理「参与式艺术」源流,专访视觉、表演领域两大策展人、四位横跨行为、舞蹈、剧场的艺术家们,并邀请两位艺评人现象观察,同时尝试在同一平面上邀请艺评人、艺术家、观众三向对谈,希望透过多方视点,重整并期待下一波当代艺术的创作、观演样貌!
PAR / 第308期 / 2018年08月号
五个关键词 解码「参与式艺术」
什么是「参与式艺术」?艺术作品不就是让我们「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吗? 不不不,早就不是这样了!早从一九六○年代开始,艺术作品、艺术行为就不是封闭性的存在,艺术家用各种方法、媒材,邀请观者参与,透过感官、体验、互动,让艺术意念激荡、迸发。 「参与式艺术」从何而来?又与哪些概念并行而生?本文透过五个关键词,邀读者一起「参与」,探看来龙去脉!
PAR / 第308期 / 2018年08月号
从参与式艺术 到生态人文主义 访「2018台北双年展」策展人吴玛?
长年关心艺术创作与生态联系的艺术家暨策展人吴玛?,多年来以艺术创作参与社会议题,近年来更专注於生态议题,因为这是与人类生存最相关的。她表示,社会参与式艺术源自前卫艺术的传统,而艺术家的工作态度也需要更开放,透过集体合作与长期耕耘,创作启动观者五感体验的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