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孙平:勇敢一点,抛开「一定要成功」的偶包吧!
从大学时念法文系、毕业后留法攻读视觉艺术,到回台一脚踏入表演艺术圈,孙平这一路看似峰回路转,但其实不变的是,她始终忠於自己。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李育升:剧场已是前夫,给彼此距离,更能开心扶养孩子
在结束一场一度无法掀起舞台大幕的演出后,李育升心想,中年危机似乎提前到来了,那最后一根稻草压在2017年,那年他34岁。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黄翊:造一间咖啡馆,让梦与现实在旋转门间流转
咖啡馆的黄光在夜里晕开,小库卡穿著一袭衬衫背心,绕著一圈红领结,正为自己和客人暖机。如果你靠在木质吧台的边上,还能看见他以单手,噢不,应该说倾全身之力地提拿手柄,将嵌合其上的滤杯横移,回旋,倾转。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杨乃璇:务实之后,更能起舞造梦
这位刚过40岁的编舞家很务实,杨乃璇说:「我们是不得不跨领域,都是为了生活,经营工作就是经营人脉。」目前合作过的歌手有吴青峰、瘦子、林宥嘉等。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赵雪君:安身立命之后,做更大的梦
35岁后的赵雪君,在台北大学中文系获得专任教职,她得以安身立命后继续写剧本、或想其他可能。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兆欣:与过去和解,让戏继续演下去
兆欣说,大学时演戏是快乐的,自己拉赞助去做想做的事。大学后逐渐从业余转为专业,除了每天练功,规律运动、定量饮食等都用最严谨的规范形塑,捏出戏曲功底,也压抑生活。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汪兆谦:在最好的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对大家一起做事,是有向往的。」35岁后感受到体力下滑,但初衷始终撑住他。不过,汪兆谦也认为35至50岁间是「最好的状态」。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王奕盛:更专业,也知道能力的天花板在哪里
以往,王奕盛的名字几乎与「影像设计」画上等号,但近几年来,不但在戏剧、戏曲,甚至音乐会、户外活动等看到他的作品,更在2019年台湾参加布拉格剧场设计四年展时担任台湾馆的策展人。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苏威嘉:太多幸福,因为活在所爱的事业里
苏威嘉说过去的作品常顾著满足自己,如今,他努力在社会中寻找一个支点,将艺文种子变成一套有用的系统教材。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陈武康:中年醇如酒,在规范中自由而活
上一秒陈武康还是年轻科班小伙子,对「专业舞者」身分有种使命感,忽然间他已步入40。「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明明还在笑说我们再跳下去就30岁了,结果――妈的,我的30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