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号
《蒙特苏玛》 政治宣示尽在其中
今年适逢普鲁士的腓德烈克大帝三百年诞辰,为了纪念这位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音乐家集於一身的大帝,德国各地都推出了相关纪念活动。而他亲笔编剧的歌剧《蒙特苏玛》,柏林国家歌剧院也於一月底举行音乐会形式的重演,让我们有机会认识腓德烈克大帝是如何结合音乐与他的王朝。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号
城市行销 全城舞台
本届的澳门城市艺穗节以「艺术走路,四围开道」(Where you go, Where art grows)为标语(slogan),艺穗节的发起人,也是主办人许国权打著「全城舞台」为号召,将整个澳门城市当成一座剧场,更试著将艺穗节上演的所有节目,成为一场以艺术表现城市文化的总体演出,这个概念来自有著剧场导演背景的主办人,也将一个官办活动,展现出属於艺术层次的灵活创意。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号
人偶同台 解码克莱斯特的写作狂热
安德烈.克里根堡执导、柏林德意志剧院制作的《海布龙城的凯西》,是去年柏林各大剧院为纪念作家克莱斯特逝世两百年纪念,把克莱斯特重要的剧作都搬上舞台的制作之一。面对这部号称「一出盛大的古装历史骑士剧」,克里根堡并不照本宣科,而是大量穿插克莱斯特生平自传书信,追寻还原创作的源头、线索与路径,回溯郁郁不得志的传奇一生,并与故事情节交相对照呼应。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号
童话式《魔笛》 温馨季节散发轻魔力
莫札特的歌剧《魔笛》首演两百多年来,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歌剧之一,悦耳的旋律让没进过歌剧院的人也觉得耳熟能详。柏林国家歌剧院在去年圣诞季节前推出新版《魔笛》制作,以童话温馨的气氛,及主角「以德报怨」的结局,让《魔笛》的魔力继续散发……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号
音乐剧教父批评 新版《乞丐与荡妇》掀波
一月刚开始演的百老汇音乐剧《盖希文的乞丐与荡妇》,因为音乐剧教父松罕的发文批评,造成圈内风暴也引爆话题。对这个经典的旧剧重演,虽有重量级制作团队,但松罕对经典的被修改与新名称对原编剧的不尊重颇有意见,也间接让纽约版的演出重回原版结局。
PAR / 第228期 / 2011年12月号
中国表演团队 挟经济实力强势外销
中国近年来经济实力兴盛,成为众所瞩目的世界市场,但其向海外推广文化软实力的气势也愈来愈盛。除了有哈金、郎朗等打入西方主流的艺术家,近来表演团队与制作也积极外销放洋,台湾很长一段时间享有的创意优势名声,还能维持多久,不免让人担心。
PAR / 第229期 / 2012年01月号
列汶养病去 大都会歌剧院谁接班?
领导大都会歌剧院四十载的资深指挥家列汶,从二○○六年身体就亮起红灯,频频因恙取消演出,大都会歌剧院这个乐季甚至都没排他上场指挥。去年十二月初,大都会终於正式宣布他到二○一三年乐季结束都不再指挥的消息,也让人引颈期待,会是谁能来接列汶的班?而最可能的,就是刚接任大都会首席指挥的路易西。
PAR / 第229期 / 2012年01月号
「克莱斯特年」 让人重新认识两百年前的文豪
死后作品才受到肯定的德国文豪克莱斯特,去年是他逝世两百周年,於是德国政府将这一年定为「克莱斯特年」,编列预算举办各种庆祝活动,静态展览、戏剧演出、戏剧节、朗读活动、网路互动等轮番上阵,让年轻的世代重新认识这两百年前的文豪。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号
柏林国家歌剧院观众人数攀升 振奋文化界
因为旧址整修、而搬到席勒剧院的柏林国家歌剧院,现已在新家迈入第二个乐季。原本担心票房低迷,近期却传来新乐季观众人数攀升,让文化界为之振奋,表示精致的歌剧艺术不会寂寞,新世纪仍可继续发展新面貌。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号
英国石油续约赞助四大艺术机构 引发各界论战
因二○一○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而被环保人士大力抗议的英国石油公司,日前宣布将续约赞助四个重要的艺术机构,投入一千万英镑的资金。但这样的赞助也引发环保人士的抗议,在媒体上亦引发正反不一的论战。这次的事件也再度促使媒体及大众反思艺术与商业赞助、公部门补助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