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238期 / 2012年10月号

技术慑人穿越时空 开放演绎却难觅感动

俄国作家布尔加科夫最后的作品《大师与玛格莉特》,经合拍剧团导演麦克伯尼改编搬上舞台,并在今年的亚维侬艺术节演出。小说原著具体描绘莫斯科的情况,并突破线性结构让故事穿越时空互相映证或反诘,麦克伯尼也运用精准的舞台技术,大范围投影融合动画,让场景与角色变换多端;但剧中均等演绎的故事线,却让人感到处处谈到却无法读出核心,而开放式的结局也让观众在看戏时因充满选择而饱含疑问。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号

林肯中心邀演 中国艺术家展演多元创作道路

今年七月的林肯中心艺术节排出三档中国艺术家的节目:郭文景的室内乐歌剧《凤仪亭》、陶身体剧场的两支舞蹈和布袋戏师傅杨辉的《操偶师的故事》。三个表演固然各有不同,他们的创作者不同的生命历程,更反映了中国艺术家愈来愈多元的艺术道路。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号

「舞在八月」舞蹈节 辩证语言与动作

夏日的德国舞蹈盛会「舞在八月」,今年是以「语言与动作之间的关系」为主题,邀请超过卅档的演出,辩证现代舞与「语言」之间的纠缠。担纲开幕的是日裔编舞家?使川原三郎的新作品《镜?音?》,日式的肢体充满精神层次的哲理。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号

全世界的舞台 都有莎士比亚

为了迎接奥运盛事,英国的重要文化象徵——莎士比亚当然不会缺席,以各种型态在一整年的活动中现身,如自莎翁诞辰四月廿三日起为期半年的「世界莎士比亚节」、大英博物馆为莎士比亚举办的特展“Shakespeare: Staging the World”等。莎士比亚不但对各领域甚至各国剧场有深远影响,也是英国受补助最多的剧作家,甚至有人倡议,别再补助莎剧制作了,把钱留给新创作吧。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号

顶级豪华剧团《坠落街头》 粉丝观戏心情也「坠落」

以超级大偶街头演出闻名的顶级豪华剧团,这次在巴黎夏日艺术节推出的新作《坠落街头》,却是不同以往的定点舞台戏,但是选自美国西部电影的题材颇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加上令人感到冗长的插科打诨,又很难得到大家关心的淘金者枪战及刻意幽默呈现的技术部分,两个小时的演出终於结束时很多人不禁松了口气。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号

艺发局主办「艺评奖」 奖金丰富嘉许优秀艺评

香港艺术发展局为了推动艺评发展,除了於去年推出「艺评启导计画」外,今年则推出「ADC艺评奖」,期望藉此发掘新一代的艺评人,而令人眼睛一亮的是金奖得主将获奖金港币五万元,远远高於一般艺评稿酬。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号

从「伦敦梦」到「美国梦」?

斯特拉温斯基的英语歌剧《浪子的生命历程》,灵感来自於英国画家霍嘉特的系列画作《一名浪子的生命历程》,他把八幅画作串连的浪子故事,转化为三幕歌剧。而在柏林国家剧院制作的版本中,波兰导演瓦里科夫斯基则把该歌剧导成一部「美国梦」;廿世纪以来的美国,显然取代了十八世纪以降的伦敦。主角从一无所有,穿著白T-Shirt、牛仔裤的青年,变成暴富的、光鲜亮丽的幸运儿,不过,这出「美国梦」不是白手起家的青年奋斗记,而是爆发户的自我毁灭历程。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号

提香经典三画作 当代大胆「变身」

「变身—提香2012」是由英国国家艺廊提出的计画,针对三幅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提香三幅与希腊神话中狩猎女神戴安娜有关的画作,邀请当代视觉艺术家与表演艺术团队参与发想,给予新时代的诠释。除了有视觉术家针对画作主题再诠释的静态作品外,皇家芭蕾舞团也邀请知名编舞家创作了三支芭蕾作品,并由参与计画的视觉艺术家担纲舞台与服装设计,体验创作形式的精采「变身」。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号

大都会歌剧院经理葛伯 出手干涉媒体引人赀议

公关出身的大都会歌剧院经理葛伯,近来因为干涉美国最重要的古典音乐杂志《歌剧新闻》的评论文章,而备受批评,后来虽因众怒难犯而收回成命,但葛伯干涉媒体自主的事件这次也并非首例。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号

演出莫里哀《吝啬鬼》 资深演员乌特克累倒受瞩目

德国知名资深演员马丁.乌特克,六月初在赴「人民舞台」剧场要演出当晚首演的新戏莫里哀经典喜剧《吝啬鬼》的路上,竟然因为过劳而身体不适,只好取消演出,也引起众人的关切。但活动力旺盛、演出跨影视剧场的他,只在休息短短一周后即上台复演,展现对剧场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