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291期 / 2017年03月号

一个现代乐团的情境产物 萨维耶.勒华《你现代了吗?》

法国编舞家萨维耶.勒华新作《你现代了吗?》,与大利作曲家孟卡与法国策展人维弗雷特共同创作,由法兰克福「现代乐集」的音乐家、行政及技术团队共同演出。这是一个展览作品,在长达六小时的展览里,各种事件行动之间,观众遭遇一个乐团被解构的过程,而透过揭露一的乐团内部运作系统,艺术家更想提问的是艺术工作者与观众之间各种或近或远、或与艺术相关无关、与生活与生存相互依赖的社会情境。

PAR / 第290期 / 2017年02月号

唱跳不若当年勇 他们如何找到舞台第二春?

平平都在表演舞台上,残酷的是,声乐家与舞蹈家的舞台生命受到相当限制,到了一定年龄,无法再如当年歌声高亢或敏捷舞动,通常都得告别辉煌。但也不是没有转型成功的例子,如芭蕾舞星巴瑞辛尼可夫近年与名导罗伯.威尔森合作,演出风格化的剧场作品;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不能再飙高音就改唱男中音角色,亦受好评。

PAR / 第290期 / 2017年02月号

不平静的谢幕 柏林两大剧团总监向观众道别

跨入二○一七年,柏林剧坛迎来人事变动巨浪。说是巨浪并不为过,因为动的是两大老牌剧院的艺术总监:柏林剧团的克劳斯.派曼与人民剧院的法兰克.卡斯多夫,两人即将卸任道别,但过程并不平顺:派曼酸继任者不够叛逆,不是一流艺术家;而人民剧院的继任者德尔孔,以艺术策展人身分空降令剧院工作人员质疑,而其言语又冒犯整个城市……以上种种,让这场人事风波,看来还有好戏可瞧!

PAR / 第290期 / 2017年02月号

性别平权里程碑纪念 剧场同温经典作品

今年适逢英国性别平权历史的两个重要里程碑:一是六十年前《沃尔芬登报告》主张保护同志私人权利与性行为除罪化,二是五十年前英国政府通过性犯罪法案,将英格兰及威尔斯年满廿一岁以上的男同性恋性行为除罪化。於是今年各地博物馆等艺文组织纷纷在今年推出相关活动,探索及反思历史上的同志与酷儿文化,皇家国家剧院也将推出廿世纪同志经典《美国天使》,意义深远。

PAR / 第290期 / 2017年02月号

巴黎音乐剧地标 夏特雷剧院封馆整修两年半

创立於一八六二年,在总监夏普兰手下成功转型为巴黎音乐剧地标的夏特雷剧院,将自今年三月起展开封馆维修,预计为期两年半。这次工程主要为了翻修老旧的电力、空调系统及舞台机械设备等,使其符合最新的安全规范,同时也将改善柜台与内部空间动线。期间,原本已排定的演出计画将移至其他场馆,原总监夏普兰也将转任「乐之塞纳」音乐厅总监。

PAR / 第290期 / 2017年02月号

上海第二届小剧场戏曲节 创新视角中与传统相遇

去年岁末的最后一票好戏「第二届小剧场戏曲节」,汇集了京、昆、梨园戏、河北梆子、川、楚、粤等七个剧种,共有十一场演出。泉州梨园剧团复排的《刘智远》、《朱文》、《朱买臣》三出南戏残本,即便有语言上的隔阂,但也找到上海知音。而上昆的《伤逝》、《四声猿.翠乡梦》,老生王佩瑜制作、京昆合演的《春水渡》,从体裁主旨和舞台样态来看,最能接近小剧场的意念。

PAR / 第290期 / 2017年02月号

主题呼应时代 「西九外剧场节」危机中上演

「天边外剧场」主办的「西九外剧场节2017」於一月初至二月中旬举行,主题为「被消失后的城市」,徵选三组本地新进团队并邀请来自澳门与台湾的两个团队参与。选在「西九」尚在动工时於「未来文化核心外围」举行一个「随时会被消失的剧场节」,「去中心化」的意图鲜明,试著让剧场工作者和观众思考本土剧场发展的不同形态,挑战实践的多元方式和找寻城市「在地」议题。

PAR / 第290期 / 2017年02月号

女性视角 改写希腊神话 凯蒂.米契尔执导叶利尼克《阴影(尤丽狄丝说)》

奥菲斯与尤丽狄丝之间穿越阴阳、至死不渝的生死爱恋,是希腊神话中常被搬演的素材,但奥地利作家叶利尼克则以女性观点重新诠释,从尤丽狄丝的角度发声,写成《阴影(尤丽迪丝说)》一剧,并由英国导演凯蒂.米契尔执导、於柏林列宁广场剧院演出,延续米契尔即时录像的电影剧场手法,影像成了尤丽狄丝的主观镜头,带领我们深入她的内在与思维。

PAR / 第290期 / 2017年02月号

梦,是每个人的光 泰国导演阿比查邦.韦拉斯塔古的《热房》

曾以《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赢得坎城影展金棕榈奖的泰国电影导演阿比查邦.韦拉斯塔古,受韩国光州艺术中心之邀,首次尝试跨领域创作,在剧场中开展自己的影像实验,呈现作品《热房》。与他的电影作品《华丽之墓》呼应,但《热房》跳脱了线性结构,变得更抽象化、更具感官性,阿比查邦企图运用光的变化追溯人类起源的记忆,延伸出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暧昧地带。

PAR / 第289期 / 2017年01月号

未必华富美 歌剧开创另类演出形式

歌剧演出总是让人想到堂皇的剧院、衣香鬓影的盛装观众,但现今的歌剧演出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发展。在纽约,就有几个歌剧团走出剧院,挑选另类空间进行表演;而在洛杉矶,更有团体搬出限地制作,让观众在城市行走中聆赏歌剧。不同於大都会的实验演出,中型城市则采取集中举办的形式,以短期的歌剧节集中宣传,吸引观众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