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318期 / 2019年06月号

共生探索剧场发展边界 港台《十牛图》寻源问根

天边外剧场的「亚洲剧场共生五年计画」提出以大自然的「共生效应­」为理念,让「系统中的成员都获得比单独生存更多的利益」,思考的不只是香港本土,也扩及其他亚洲地区,继首年与澳门合作后,今年则与台湾的「莫比斯圆环创作公社」携手,将其作品《十牛图》放在香港的框架重新编作,并在户外的打鼓岭坪|保卫家园联盟导赏中心上演。

PAR / 第318期 / 2019年06月号

当音乐节作为恒久的纪念式 综评韩国「2019统营国际音乐节」

创立於二○○二年的「统营国际音乐节」,是为了纪念出生於此地的作曲家尹伊桑而设,在德国歌德学院的支持下,音乐节结合国际大赛、学院乐团、推广教育、青年作曲家培育计画等,成功打造出亚洲最重要的当代音乐重镇。今年音乐节的主题是「命运」,以尹伊桑、两位驻节作曲家为经、管弦乐团、室内乐、独奏独唱等为纬,再置入韩国音乐家与外籍音乐家的各种组合,交织成极为多元的音乐节节目。

PAR / 第318期 / 2019年06月号

抽象与具象的对峙 评细川俊夫《二人静:海中少女》

单就音乐和演员,《二人静》已是一出标竿性的当代歌剧,当然加上舞美设计能够让「歌剧」更完整,然而当代音乐最迷人之处,即来自抽象的美以及抽象带给观者的想像空间,可惜原本应该让这出歌剧更完整的设计,反而是最显著的败笔,期待未来能看到真正与细川俊夫音乐美学产生共鸣的舞美设计。

PAR / 第318期 / 2019年06月号

不断变动,航向宇宙与永恒 美国编舞家梅格.史都华作品《持久耐用》

活跃於欧陆舞蹈界的美国编舞家梅格.史都华,其二○一二年创作的作品《持久耐用》於今年三月下旬在巴黎Nanterre-Amandiers剧院演出,这是史都华在舞作中使用了约十五首「改变」音乐史的经典作品,由此出发来思考永恒和变动的生命哲学。作品把一个个不同的放大镜视角下的世界放在舞台上,就像一次透过不同时代经典音乐,带领之下的时空旅程,同时既科幻更是幽默诙谐。

PAR / 第318期 / 2019年06月号

科幻中的哲学 穿越时空的末日体验 法国编舞家嘉爱尔.布尔日作品《你所见到的》

长於穿梭艺术影像与时空对话的法国编舞家嘉爱尔.布尔日,去年底发表的新作《你所见到的》受圣约翰的《启示录》图像和法国科幻经典《堤》启发,藉由舞蹈动作、姿态、身体,带著观众重新思考这些我们「似乎」都认识,充斥在文化叙事当中的既定符码,重新阅读《启示录》世界末日的亘古命题。

PAR / 第318期 / 2019年06月号

「剧场影像化」的趋势与危机 欧陆新世代创作者的鬼才之作:《JR》与《女性复仇三部曲》

比利时创意天团FC Bergman与瑞士当红青年导演史东Simon Stone分别以JR和《女性复仇三部曲》La Trilogie de la vengeance展现高超的叙事技法,但也让人感受到「剧场影像化」的危机。

PAR / 第317期 / 2019年05月号

全新艺术中心「棚屋」开幕 多元形式的育成基地

位於纽约曼哈顿Hudson Yard地区,历时十年兴建的全新艺术中心「棚屋」,终於在上月初开幕。这幢艺术中心从设计到兴建都备受瞩目,艺术总监普茨将之定位为无艺术类型限制、只呈现新作品的场所,从第一个月开幕节目的多样性就可以看出其企图心。但日后如何持续以作品吸引观众上门,也是「棚屋」未来的重大挑战。

PAR / 第317期 / 2019年05月号

柏林FIND艺术节 试图勾勒当代人类学样貌

由柏林列宁广场剧院举办的「FIND艺术节」,今年以「当代人类学」为主题,邀请各地团队演出探讨当代世界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两出与亚洲相关的节目,一是由萨尼娅.米特诺维奇执导、讲述德国社会中的越南移民故事的《感谢德国》,一是中国导演李建军与新青年剧团的《大众力学》。

PAR / 第317期 / 2019年05月号

Pah-La以「父亲」为名 映照中国与西藏的冲突关系

由印度剧作家马祖德所写的Pah-La一剧,因内容与二○○八年在拉萨发生的镇压与暴动相关,北京曾警告伦敦皇家宫廷剧院,威胁不可制作相关演出。但历经波折后,此剧终於在四月初首演。“Pah-La” 在藏语中是「父亲」之意,而剧中故事主角是一位意志坚强的年轻女子,剧作家透过描写德莎尔的革命式举动,对权威与暴力的形式、对父权亦对生死,提出哲学式的疑问,也似乎透过剧中的父女困境,镜射中国与西藏的关系。

PAR / 第317期 / 2019年05月号

杨.法布尔身陷#metoo风暴 艺术界暗藏的父权阴影

比利时跨界艺术家杨.法布尔去年遭到其舞团Troubleyn的人员,以公开信谴责法布尔逾越道德底线的工作方式,近期他的两出新作到巴黎演出,也引来抗议人士拉布条发传单,控诉创作者的非道德行径。事实上,「法布尔事件」只是欧洲表演艺术界的冰山一角,艺术圈中的阶级与父权阴影笼罩,#metoo运动揭露文化圈不为人知的潜规则,以及滥用艺术之名的权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