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202期 / 2009年10月号
伦敦:姬尔美可新旧作 现身沙德勒之井
曾访台演出舞作Rain的比利时罗莎舞团,该团编舞家姬尔美可擅长将日常动作融入舞蹈、运用重复动作并与极限音乐搭配合宜,成团经典Rosas danst Rosas尤其久演不衰,迄今已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九月份罗莎舞团再访伦敦沙德勒之井戏院,演出姬尔美可亲自上阵的Rosas danst Rosas与最新舞码Zeitung。
PAR / 第202期 / 2009年10月号
巴黎:阿富汗小阳光剧团 演出《魔鬼的日子》
在本届的「首步艺术节」中,最令人瞩目的演出,是来自阿富汗的青年剧团Aftaab Theatre,“Aftaab”在波斯语的意思就是「太阳」(中译「阳光」),这个与阳光剧团同名的剧团,不但是阿富汗境内唯一的现代剧团,并由莫努虚金与阳光剧团一手推动。他们的作品《魔鬼的日子》,用年轻人的观点,说出了来自本身及亲友的悲惨故事。
PAR / 第205期 / 2010年01月号
纽约:林肯中心欢庆五十 重新塑造亲民面貌
走到全世界,林肯中心都已经成为最高档级表演艺术的象徵,表演艺术家,也把进入林肯中心,作为是艺术生涯的一项标竿。 然而就在全世界不断套用林肯中心这种整合艺术中心模式之际,走过五十年的林肯中心,却在重新检视当初创立的宗旨是否还适用於今天的社会?表演艺术与社区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PAR / 第202期 / 2009年10月号
柏林:林音乐节 向萧斯塔可维奇致敬
今年适逢柏林围墙倒塌二十周年,城市里到处都有活动,纪念这个象徵冷战结束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为了让历史与音乐融合,今年的柏林音乐节主焦点便是前苏联俄国作曲家萧斯塔可维奇,以呼应围墙倒塌。
PAR / 第202期 / 2009年10月号
纽约:百老汇之秋 好莱坞星光璀璨
二○○九年秋季,话剧挂帅,其中又以明星戏码最被看好。好莱坞明星,借百老汇来充实自己的履历表;百老汇捉星光来卖有语言限制的话剧票,行之有年。新季最闪亮的星光,莫过於「金刚狼」休.杰克曼、「现任○○七」丹尼尔.克雷格和裘.德洛。狼人和○○七摇身一变,在A Steady Rain饰演两个芝加哥警察;裘.德洛花边新闻超过电影事业,演出《哈姆雷特》似乎有点想借百老汇翻身的味道。
PAR / 第204期 / 2009年12月号
香港:香港文化界 反对以「文化」之名建高铁
香港政府计划兴建「广深港铁路」,并将总站设在西九文化区,从而让造价由原来的四百亿暴升至七百亿港币,更要牺牲原来与世无争的一条新界村落「菜园村」数百村民的家园。官方认为是有利於西九文化区未来的文化艺术发展,铁路将带来更多的观众;但表面上受惠的香港文化界却站出来反对,直指其逻辑思维本末倒置。
PAR / 第204期 / 2009年12月号
巴黎:朗侯夫《哈姆雷特夜总会》 延续布莱希特精神
巴黎奥德翁国立剧院邀请前东德导演马堤亚斯.朗侯夫,连演三十三场雷霆万钧、符码支解乱窜,长达四个半小时的《哈姆雷特夜总会》。这个去年制作上演的作品,初期被法国媒体、剧评骂得体无完肤,此番进军巴黎依旧掀起一阵论战,只不过一年后,渐渐有人看出端倪,开始赞叹朗候夫如何苦心带著昔日逝去战友的精神,继续在今日的剧场中匍匐前进。
PAR / 第202期 / 2009年10月号
克罗莫《小镇》 反璞归真重现经典魅力
怀尔德的经典剧作《小镇》是一九三八年普立兹戏剧奖剧本,感於写实剧场的是学刺激反而让观众隔在舞台之外,他以简单素朴的手法,透过讲述二十世纪初新英格兰小镇的故事,让人体悟「珍惜生命中每一刻」。怀尔德用文字和极简的舞台设计在七十年前带给观众新的官能感动;七十年之后,克罗莫藉由空间、服装和声腔的调度,模糊观众与角色的距离,打通了现代观众与这部经典旧作的连结,让怀尔德的主张再次被听见!
PAR / 第204期 / 2009年12月号
伦敦:「文化奥林匹亚」 为伦敦奥运展现文化风华
英国官方为伦敦奥运所策划的大型活动「文化奥林匹亚」,期待各行政区域的民众都能参与,能透过奥运的举办推广英国文化特色,让奥运除了是运动的舞台,也是呈现英国艺文活动与创意产业的舞台,因此文化奥林匹亚将这次的徵选命名为「让艺术家作主」,共有两千多个企画报名,最后选出十二个具代表性的企画案。
PAR / 第204期 / 2009年12月号
柏林:《德翁女形》柏林演出,三大巨星同台辩证雌雄
剧场导演罗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芭蕾舞天后西薇.姬兰(Sylvie Guillem),编舞家罗素.马利分特(Russel Maliphant),三大表演巨星在柏林的「欧洲戏剧季」(Spielzeit Europa)同台演出性别辩证大作《德翁女形》Eonnagata,加上舞台服装是时尚鬼才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亲自量身订做,让《德翁女形》成为柏林剧场界人人期待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