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43期 / 艺@CD
非主流语言的另一片天
春日已届,天气渐暖,伴随风和日丽,此时尝试享受与平日不一样的音乐情境,亦是快哉!韩美混血创作才女普莉西雅为日本歌迷特制的《音乐记事本》与音乐顽童谢宇威以爵士唱吟客语唐诗专辑《爵士唐诗》,非主流语言的入耳新体验,让人也轻快起来……
PAR / 第243期 / 艺@CD
跨越框架的种种可能
作为新生代电影创作者亮相舞台的「金穗奖」,多半参赛作品都是深耕内在风景、人物少场景简单的低成本小品,固然稳当,却也让人更期待看到其他类型的尝试。这次入围作品中,剧情片有一半围绕著「记忆」主题;而跨越类型与界线的作品也有精采的呈现。
PAR / 第243期 / 艺@展览
溯古汲今的台湾艺术显像
策展灵感来自中国古籍的两档画展,分别在台北与台中展出。前者「真真:当代超常经验」展名「真真」出自《太平广记》,展出作品勾勒「虚幻拟真」和「真实若幻」等风格特质;后者「台湾美术家『刺客列传』1931-1940:二年级生」展名「刺客列传」出自《史记》,展出多位现已七、八十岁高龄的艺术家,突显他们在台湾美术史中扮演的时空角色。
PAR / 第242期 / Ju & JuJu
JuJu的三个愿望
PAR / 第242期 / 这样过日子
郑宗龙 水面倒映的五道风景
说,编舞家郑宗龙是街头长大的孩子,所以编出《在路上》。 说,他是狼,是狗,是「躁狂抑郁多才俊」,即将在「2013春斗」交出新作《一个蓝色的地方》,讲的正是日出日落,这段欧洲人形容为「茫茫夜色,狼狗难分」的奇幻时分,忧郁与癫狂共舞的复杂心情。 说他细腻,他就能一口爽脆闽南语,和中药行伙计问候生意套交情。说他霸气,他偏偏指给你看,龙山寺里高挂的一幅字那么美。举香凝神祝祷,想起来猛回头,问我们拍编舞家拜拜,会不会有点奇怪? 看他工作也是。我从来没遇过一个编舞家像他这么爱问,看这个是不是很无聊? 问多了,你都疑心,这人到底怎么想别人怎么看他和他的工作的? 但他又说,他喜欢让自己变透明。意思是,从学校的舞蹈明星,云门一团的亮眼舞者,二团的特约编舞,到如今身兼助理艺术总监和编舞家,踏上成功之路的代价,是更多目光与检视。与其神秘,他选择让自己以透明的姿态活在他人注视下。 我说,郑宗龙是水。水很透明,但从一大片地表到一只杯,水能适应各种容器,不可小觑。面对一大片透明澄澈的水,怎样才知道它有多深?贸然踩进去显然不宜,怎么知道后果是清浅或灭顶? 当然我们不必探测这片水的深度。有时我们只需站在岸边,赞叹水的平静水的波涛水的不定,带来变化万千的风景。
PAR / 第242期 / 幕后群像
寂寞的聆听 为这个世代留声
为国家交响乐团等团队担纲现场录音多年的尤子泽,说现场录音就像「办一场婚宴」,他最早到、最晚走,时间压力也很大。而「乐团是活的!录音也是活的!」他强调每一场录音都没有既定的规则,乐团位置的前后、高低,不同乐曲所需的人数不同等,指挥会在每场音乐会调整乐团状况,他必须绷紧神经,确认混音后制该怎么处理,「多听、多想、多看。」尤子泽如是说。
PAR / 第242期 / 艺@书
女作家的两种旅行指南:身心自在vs.小城畸人
两位六年级女作者,新年前后各自交出两本散文集,所写都是路途中的观照;《此时此刻》集结了刘梓洁近年出国旅行的心情纪事,《小尘埃》则有房慧真行居台北,偶至异国差旅的路上观察。主题路线各各不同,共同流露的,是敏锐纤细的旅人心和旅人眼。
PAR / 第242期 / 艺@CD
从慕提缺席 听指挥轮替的声音刻痕
慕提因病不能跟芝加哥交响乐团访台,也让人意识到指挥也是人不是神的真相,好在总有后浪继承前浪,这次介绍三组新出版专辑,让我们听听老中青三代指挥——朱里尼、麦可吉伦、佩特连科的手上功夫。
PAR / 第242期 / 艺@电影
奥斯卡现场 演员大拚台
美国奥斯卡奖二月下旬将颁发,许多入围佳片也挤在此时上映,其中有多部在演员奖项入围,影迷们可以在颁奖典礼前先行「校阅」,看自己心目中的得奖人选,是不是也能中头彩!
PAR / 第242期 / 艺@展览
材质的迷恋者
英国当代重量级的雕塑家东尼.克雷格个展来到台湾,在台中国立台湾美术馆,完整呈现一九八○年代至今的四十九件雕塑代表作,以及百余件与雕塑相关的纸上作品。克雷格雕塑创作,而且乐於探索各种材质,他始终认为,媒材就像人脸一样拥有丰富「表情」,「媒材可以是复杂和神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