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52期 / 艺@电影
自编自导 风格更鲜明
阿莫多瓦、奉俊昊、伍迪.艾伦、三谷幸喜和诺亚.鲍姆巴赫,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都擅长自编自导,一条鞭地创作出风格鲜明的作品。十二月他们各自端出精采影片,影迷有福了。
PAR / 第252期 / 艺@书
教父,有时只是做了「多余」的事情
被誉为「低音管教父」的徐家驹与「竖琴教父」的李武男,在成为「教父」的路途上,其实都做了很多外人不解、付出与回收不成正比的「傻事」,但他们努力的领域,或许没有明星的光环,也没有聚光灯的亮丽,但缺少了这些「多余」,不圆满的不仅是舞台上的乐团,还有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PAR / 第252期 / 艺@CD
唱唱唱,动人又动心的美声传承
美好的歌声,总是能让人达到超越的境界!什么样的美声?可以让你忘记现实的种种烦恼呢?拉脱维亚次女高音嘉兰莎、义大利男高音波伽利,「永远的High C歌王」帕华洛帝,可以证明什么样是美声会令人一听难忘,永铭内心。
PAR / 第251期 / 艺文人生
那个不是CHINA的《china》
在《CHINA》小说中,我曾说过,在书写中,我是魏翰,我亦是马莲与马新,我也是干隆,所以,我也是瓷,我也是玉。我的意思是我试图化身他们。现在,我觉得,是黎焕雄要化身他们了。而每一名演员看起来都那么像,彷佛,他们一直是他们。
PAR / 第251期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凝视历史,检视生命
地点:国家音乐厅一楼大厅 时间:二○一三年八月十六日
PAR / 第251期 / 这样过日子
张晓雄 五感乐活
客人踏进张晓雄家门,听到的第一句问候通常是「我家不好找吧?」喜欢清幽环境,不想推开门窗就看到邻居在做什么,张晓雄在北艺大后山上找到了现在的居所,对面是基督学院,远眺则是观音山群,「往窗外一看,两个信仰就这样接在一起了。」他笑说。 「朋友常说我很极端,不是一直在家宅,就是一直在飞。」家人都还在澳洲,加上不定期的交流或讲座,出国是家常便饭,回来除了排练上课,几乎都待在家里,「有时候早上有课,晚上排练,中间的空档我还是会回家休息。」 打通原本的主卧室,客厅甚至比某些排练场还来得大,全都是古意盎然的原木家俱,其中点缀几朵百合或兰花。采访这天,才刚认识没寒暄几句,他便问起吃饱了没?要来碗面吗?光是看舞者在料理台上切菜下油起锅摆盘,手法步伐如同一场即兴舞作,当然不客气地回答来一碗吧。他走进厨房,指指桌边说他做菜只需要这三罐,酱油、盐、醋,有时候加一点自制鸡油,几颗辣椒。边说边做,不出十分钟,我手上多了碗雪菜肉丝面,坐在客厅长椅一边喝茶,一边聊起他的平日生活。
PAR / 第251期 / 幕后群像
传达制作概念 留下舞台风景 剧照师陈长志
一张概念独特的演出DM,吸引观众走进剧场;丰富多样的演出剧照,让人回味再三——这都要归功於剧照师的艺术创意与纪实工作。与表演艺术团队合作密切的陈长志表示,在拍摄宣传剧照时,他是「提供想法,帮助制作宣传」,会在顾及演出本身创作概念的前提下,丢出不同的拍摄主题;而在演出现场的剧照拍摄上,他特别在意三个层次:职业伦理、满足不同工作者的需求,以及自己身为摄影师的创造性。
PAR / 第251期 / 艺@展览
坠落之声 通往生命边境
「迫声音」特展来自法国里昂国立音乐创作中心的策划,透过「形、音、像」这三项元素,从物体、身体、水流、浸溺、失重等路径,诠释坠落心理,为观众勾勒出失重、满溢、静止甚而消失的生命情境。
PAR / 第251期 / 艺@电影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金马影展抢先看
明年的奥斯卡外语片,你可能今年就可以在金马国际影展看到了!透过邀请各国代表角逐奥斯卡外语片的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当年度该国的年度佳作,今年不少应邀放映的代表影片,都已有大奖加持,你可以看看你心中的爱片,是不是具备奥斯卡得奖相!
PAR / 第251期 / 艺@书
芭蕾故事串成的解谜之书
芭蕾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为何动作位置规矩繁多,服装如此华丽?《阿波罗的天使—芭蕾艺术五百年》依循历史脉络,藉由许多故事、轶事、细节来介绍芭蕾的起源和流变,流畅的故事叙述,让人把一知半解的芭蕾知识串接起来,可说是芭蕾的「解谜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