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89期 / 艺@展览
摄影的价值,在於记录
台湾第一位以系列为主题的女性报导摄影家王信,正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另一种目线」个展,集结一九七○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十四个系列,包括「访雾社」、「兰屿.再见」、「雾台、好茶、三地门、大社」等系列,多数与原住民有关。「对我而言,摄影的功用和价值是在它的记录和报导性上。」王信坚持如是理念,为部落留下了变动时刻的重要见证。
PAR / 第289期 / 艺@电影
那些年,那些事
「回到过去」是电影的重要造梦魔法,而搬演历史真人真事的电影,更得在种种面向下功夫考究重现,当年的禁忌、传奇等等等,就这样重现大银幕,带领观众回返那些年看那些事,而奥斯卡大叔的影子,也在不远处招手……
PAR / 第289期 / 艺@CD
从历史的归纳望向未来
《莎士比亚歌曲集》与《莫札特:女高音作品集—为韦伯姐妹而作》这两张声乐唱片,正巧都展现了「归纳历史,展望未来」的特质,演唱家推出了充满主题概念的专辑,在廿一世纪集结了创作者当年的心灵意志,让欣赏者得以建立历史综观,在聆听时能更加具有时空交错的感动。
PAR / 第289期 / 艺@书
在城市中聆听的另一种方式
由社会学者李明璁策划的这两本书:《台北秘密音乐场所》与《耳朵的栖息与散步》,「有姿态」地呈现台北这个城市的声音风景,前者描绘在需求、对音乐的热情与商业运作之间找到平衡的音乐场所,却遭商业力量摧毁了它们成就的生活丰富性;后者透过对各界人士的访谈,描绘稍纵即逝、只留存在记忆中的声音风景。
PAR / 第288期 / 专栏 Viewfinder
瞬间的真实,管它一秒多少格
「被困电梯里」的这位导演,正是给我类似的窒息感。由於失去了调控时间——作为感觉——的主动性(为新科技服务而不是相反),片中大量对白的场面,我看见的不是「演员仔细的表情神态」,却是「一张张在演戏的面谱」。时间,因而就不是流动的。
PAR / 第288期 / 专题
特别的礼物 给特别的你 友谊万岁 让我们交换礼物吧!
在这个温馨的圣诞时节, 把你的期望给我, 将我的回忆给你, 平常或许各忙各的,难得一见, 有时也得公事公办, 没机会交心深谈。 只要一同经历的往事还能回味, 默默关注彼此动态的心情不变, 情和义何止值千金, 一份礼又算得什么。 哥们、姊们交换的才不是礼物, 是心意、是玩笑、 是过去、是情谊。
PAR / 第288期 / 艺@展览
耳令声响起的科技生活群像
从通讯、社交娱乐到生活管理,手机就像从身体延展出的另类器官,主宰现代人生活的节奏,它的各种声响也召唤出不同的身体行动。艺术家吴长蓉正在国立台湾美术馆展出的个展「耳令声」,发表从现代人手机出发的录像新作《耳令声》,她在高楼处以缩时摄影俯拍低头族群像,在反思人与科技的关系之余,也呈显科技生活的一些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