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96期 / 专栏 Viewfinder
堵一趟八十分钟的车
我只看见女主角酗酒、失控、自残,任何人都能理解的一个不能接受自己被遗弃的女人的行为(模式),但任何一个这样的「女人」都是米蒂亚吗?米蒂亚不是一个「受害者」,而在这部现代版的《米蒂亚》里,观众被放在的位置,还是「同情」,因为「懂」。
PAR / 第296期 / 专题
运动你的艺术,启发我的创作
做著运动、跑著健身, 走著看展、坐著观戏, 外在的身形体态,在实践中塑造, 内在的心灵养分,在创作里滋养。 看似有关,实则少有连结的运动和表演艺术、 看似相近,实则少有交集的剧院与运动民众, 在「运动你的艺术」工作坊中相遇。 芭蕾舞者叶名桦、青年优人钟镇阳, 碰上了运动品牌Under Armour延请的教练们。 他们优异的身体素质,透过按部就班的暖身与课程, 成了大众得以仿效、学习的目标。 他们精湛的表演技能,经过运动的转化与训练, 也能让人一窥艺术是如何在身体的动能里, 诠释情感、丰沛内心、开启想像, 成为创作的素材之一。
PAR / 第296期 / 艺@展览
召唤剧场历史的回光
剧场是属於「当下」的艺术,发生过后不可能百分百再现,而近期则有两档展览、四位艺术家,不约而同切入多年前的剧场时空,透过艺术的再演绎,与当年对话,召唤剧场回忆……
PAR / 第296期 / 艺@电影
炎炎夏日 跟著电影去旅行
暑假是旅行的季节,如果不能真正启程,看看这几部电影,都能带你跨越国境,甚至穿越宇宙。从一个日本公园出发,跟著猫踏遍伊斯坦堡,又跟著大盗游逛欧洲,或是跟著卢.贝松穿越奇想的太空……
PAR / 第296期 / 艺@CD
人骨X光片中的音乐传奇
在EMI发行的《罗斯托波维奇大全集》中,可以听到罗斯托波维奇首演萧斯塔可维奇《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的现场录音,珍贵之处在於,它是演奏家拿医院里面用剩的X光片转刻偷录,才能夹带出苏联得以面世的。为了纪念当年「人骨唱片」保留下珍贵音乐历史记录的传奇,EMI刻意在黑胶唱片上面印出X光透视图,让我们记得这段历史。
PAR / 第296期 / 艺@书
从关键音找寻生命的疗愈
曾是性侵受害者的钢琴家詹姆士.罗兹,在《关键音》一书中写出音乐如何疗愈并救赎了他的人生,他挑选了同样为身心所苦的作曲家所创作的乐曲搭配每个篇章,细数自己无时不在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音乐不但拯救了他,他也对推广古典音乐有了创新的想法,於是走出了全新的生命……
PAR / 第295期 / 专栏 Viewfinder
谁吃了我的梦?
电影,好梦恶梦,都是梦。想做好梦的去看《吃吃的爱》,做之前做之后,面对都是现实。而想和现实玩捉迷藏,就是走进别人的故事里做著自己的梦。《吃吃的爱》做的梦比较直接,就是现实中得不到的,看见别人得到,自己可能也有片刻安慰。这样的梦,谁都知道不真实,可我们都会想把生活靠近那里,让梦变成现实。
PAR / 第295期 / 专题
表演人,报税过后……
五月结束,报税季也结束了,回顾过往一年的收入状况,表演艺术工作者辛苦的付出赚得多少?敝刊试图透过抽样问卷调查,约略呈现各领域中表演工作者收入的样貌之后,再从中邀约一位愿意受访的人,听听他们怎么说。 此次问卷调查统整音乐、舞蹈、戏剧(不含戏曲类)三领域,各十名表演者,於二○一六年全年收入与工作概况。受邀填写问卷的表演者们,其基本条件限制为:年龄在四十岁以下、毕业之后或从事专业表演工作至今,曾参与五次以上售票演出,且去年至少有过一次售票现场演出。而因各领域的生态状况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让三个领域的调查结果分开呈现,以免混淆。 问卷内容则将「表演者收入」略分为三种:一是剧场(现场)的演出薪资,包括实际演出场次费用和排练费用;二是相关领域收入,所有并非现场表演的录音、配乐作品或影视类演出、并非以表演者身分参与的相关领域工作,如编导、助理、技术、行政,以及主持工作坊、担任讲师等与专业有关的教学类收入,均包含在内;然后则是完全与表演艺术无关的非相关领域工作等。 最后,我们仍是要说,因为台上的表演者百百款,即使是同领域各种型态的演出也大不相同,所以这抽样调查结果仅供参考,而非表演艺术业态全貌,只是大胆地呈现了小部分在舞台上为艺术创作的表演者,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收入现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