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98期 / 艺@CD

戏法人人会变 各有巧妙不同

在廿一世纪身为一位钢琴家,除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能让乐迷记得你的辨识度,法佐.赛伊与伊果.列维特这两位钢琴家最近的两张录音作品,前者重新诠释萧邦十五首夜曲,后者呈现三首键盘史上的伟大变奏曲,都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PAR / 第298期 / 艺@书

超越传统戏曲的当代格局

剧作家施如芳的首部京剧《快雪时晴》,於二○○七年由国光剧团与国家交响乐团联合演出,以一帖书圣短笺、人物张容的时空穿越,铺展流离者的生命体悟,与两岸纠葛的历史沉重。十年后,《快》剧经典重演,剧本联同施如芳的另两出作品——歌仔戏《燕歌行》与豫剧《花嫁巫娘》结集出版,特邀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女士撰作推荐序,剖探施之剧作创意所在,本刊特地转载,以飨读者。

PAR / 第297期 / 专栏 Viewfinder

国王不自拍

亨利五世的人格魅力,来自他的勇者无敌。《战争之王》中,他抹黑了脸,走进战壕,混在士兵之中听取自己在他们心里是怎样的君主。你别说,戴安娜当年拥抱爱滋病人,(象徵式)走进地雷区宣传拆除地雷等媒体活动,还都带有王者风范,反而在镜头前眼睁睁否认有负妻子的查尔斯,更像是《战争之王》中常常对著镜子顾影自怜的理查三世。

PAR / 第297期 / 专题

音乐扩散无边 TSO要你参一咖

八月,台北世大运的开幕演出惊艳众人,也让表演艺术界感动不已。精采的节目看得到,然而看不到的功臣之一,还有让现场气氛汹涌激昂的交响篇章,那就是由首席指挥吉博.瓦格亲自率领的台北市立交响乐团。 身为市民的交响乐团,他们绝不仅属於音乐厅舞台,而是步下殿堂,用音乐向下扎根。不但到国小校园表演、介绍乐器,更让孩子的小手碰触乐器、发出属於自己的琴声。更特别的是,在导演与声乐指导的协助下,可以上台演出一场音乐剧。他们是怎么办到的?就让我们一窥究竟!

PAR / 第297期 / 艺@展览

水墨艺术的当代想像

水墨是东方特有的艺术类型,传统以毛笔、墨、纸绢等为媒材,在美术领域自成体系。最近的两个展览:国美馆的「记忆的交织与重叠:后解严台湾水墨」与高美馆的「水墨曼陀罗」不约而同梳理水墨的发展,一方面呈现艺术家利用现代科技与新的观看方式,为水墨开启截然不同的审美经验,另一方面也省思水墨的当代处境:当水墨不再强调「笔墨」美学时,还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PAR / 第297期 / 艺@电影

真切走过的生命影像

创办迄今十年,以「一年十部,十年百部」来积累纪录片创作能量的CNEX,今年也达到了百部的目标。「2017CNEX主题纪录片影展」将於九月下旬启动,以「承诺与承担」为主题,从家国烽火、社会现场到人生风景,凡真切走过的,让纪录片的影像铭刻你心……

PAR / 第297期 / 艺@CD

陪孩子一起听音乐吧

您有多久没陪孩子听音乐了?藉著林佳静的《小音符的图画日记》、日本钢琴家井上直幸的《象???子守歌》,不管有没有自己的孩子,您也可以在音符的陪伴下,回到幸福的童年时光,度过音乐陪伴惬意开心的一天,在洋溢著慈爱的摇篮曲中悠然入眠……

PAR / 第297期 / 艺@书

让你「听」得更有趣

在声音教育匮乏,音乐教育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流的台湾,薛佛的《听见声音的地景:100种聆听与声音创造的练习》是个极好的开端。透过看似游戏的练习,诱导出声音的不同面向,进而又从哲学、文学等社会科学,及城市规划、公共艺术装置等设计的角度切入。读者可从练习对声音的敏锐度开始,到主动聆听,乃至主动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