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302期 / 艺@书

说爱:一场穷究品味之旅 《好品味,坏品味?XX 一场拆解音乐品味的聆赏实验》书摘

由出身加拿大魁北克的文化评论家卡尔.威尔森(Carl Wilson)所著的《好品味,坏品味?—— 一场拆解音乐品味的聆赏实验》,是他从他的同乡——流行天后席琳.狄翁(Céline Dion)出发,探索品味如何形成?如何运作?为何大众品味似乎与所谓「文化精英」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说这是一本音乐评论书,实则是在评论「评论者」自身。此书将在本月份出版,本刊特地转载精采书摘,以飨读者。

PAR / 第301期 / 专题

如果看表演是吃海胆料理…… 陈武康 戴季全

戴季全,完全状态的理组男。媒体出身,后成为网路创业者,亦涉足政治领域,最知名的身分之一是前悠游卡公司董事长,因波多野结衣悠游卡事件而卸下该职,其后持续经营旗下的网路媒体及相关事业。 陈武康,台湾知名编舞家、舞剧场艺术总监,同时也是表演细腻、舞动深具个人魅力的专业舞者,十一月底於台中国家歌剧院演出舞剧场编舞家苏威嘉《自由步》的两位独舞者之一。 我们时常好奇,对非剧场专业的观众来说,他们如何想像表演艺术?对表演艺术抱持怎样的预设?观看之后最先浮现的念头、最关切的事又会是什么? 十一月底,鲜少观看台湾剧场的戴季全首次到台中国家歌剧院观赏陈武康参与演出的《自由步》。原本几乎不可能有交集的两人因表演而相遇,隔周相约在舞排练场对坐相谈,从《自由步》的观赏经验启程,谈身体、聊政治,最后在海胆料理和贾柏斯的「现实扭曲力场」中画下不思议的句号——

PAR / 第301期 / 艺@展览

Si So Mi的喜剧之歌

将家传百年纸扎工艺转换为个人创作形式的艺术家张徐展,在最新个展「Si So Mi」当中发表偶动画「纸人展与新兴糊纸店系列—灵灵肆《Si So Mi》」,传达他对生命及死亡的思考,以纸扎技艺形塑的老鼠为主角,叙述一只头上还戴著生日派对帽、身体却被压扁的老鼠,在临终前看著镜中的自己,「回顾」一生。

PAR / 第301期 / 艺@电影

真人真事 银幕上的不凡之作

通常创作型的「作者论」导演,作品大多自编自导,而与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类型电影,看似相互冲突,其实也充满著导演的叙事角度与风格,让我们来看看要多么不平凡的「真人真事」才能拍成电影?

PAR / 第301期 / 艺@CD

用新的方式 聆听传统的声音

二胡这项乐器看似传统,但因不像钢琴或古筝那般有固定音阶,它自由的表现手法非常适合当代音乐声响的开发。台湾二胡演奏家王滢自二○一一年起,与各国音乐家分享,让他们认识这项乐器、并进而激荡出崭新创作,数年探索的呈现就是这张专辑《云树》,让我们用新的方式,聆听传统的声音。

PAR / 第301期 / 艺@书

表演,是「给予」的艺术

这本厚达三百余页的梅莉.史翠普传记,透过以她演过的角色命名的各个篇章,让读者得以透过不同时期的「她」,看见变与不变的其人、细数往事,并深入认识这位舞台下、银幕后的世纪巨星最真实的面相。她如何能在不同的演出中,每次都呈现了全新的样貌及动人的深度?我的浅显观察是:生活、思考、当下与爱。

PAR / 第300期 / 专题

聊聊吧~关於她们.关於戏

来聊聊吧! 从工作中抽出一段短短的时间, 安排一个属於我们的「小约会」, 不急著觅食、或看著影片相对无言, 也不是开会或讨论,得谈个水落石出。 就只是聊聊吧~   聊那些关於工作的所思所想, 回忆当年的彼此、分享乌龙琐事, 或许也能趁此稍稍停下脚步, 确认自己身在何处。   再次登上舞台的张艾嘉 与人生有了重大改变的黄咏诗, 在灵幻的世界中淬炼关於人的故事。   好久不见的姐妹淘黄小猫与梅若颖, 各自单飞的日子、经历了转折, 相遇、并一同踏上未知的旅途。   排练日程紧凑的新一代演员高若珊和梁皓岚, 在演或不演、如何继续的种种不安中, 努力生活、做菜共餐,迎接卅岁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