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306期 / 艺@书
百首古典音乐 陪你渡过生活的关键时刻
英国乐评人费欧娜.梅铎的《你的心情,古典音乐大师懂!》透过十一个主题,挑选出一系列约百首值得一听再听的古典音乐作品清单,在开放性文字的带领下,读者可依循著作者给予的线索,无限探究作品的更深层意义,并找寻出作曲家在乐曲中所布下的符码。
PAR / 第305期 / 专题
艺术行政 这样过日子
随著新兴表演场馆成立,各项补助和资源投入,过去两年的表演节目数量大幅增加,也意味著更多人力需求——尽管这个事实并不能和剧场从业人口的薪资成长画上等号。无庸置疑的是,剧场艺术行政这个过去隐身於幕后的角色,亦随著演出制作量升高而逐渐获得重视,艺术家们知道,若想成功将创作推向观众甚至国际巡演市场,必须有擅长沟通协调的行政居中斡旋操盘。然而,从被动消极服务艺术团队到拥有主动筹策、催生创作的权力,许多艺术行政还来不及享受创意发挥的成就感,就因激增的工作量过劳损耗。 这一期和我们分享工作与生活调节的艺术行政,不约而同提出「和工作保持距离」、「休假」、「暂时退出剧场制作工作」的职涯抉择,但休息从不会只是休息,他们仍迫不及待地进修、学习、飞翔。或许暂时离开,才能看见自己对於剧场,到底有多爱。
PAR / 第305期 / 艺@展览
那些年,以录像写下的历史……
现正在台北当代艺术馆展出的「不只是历史事件:港台录像对话1980-90s」,聚焦在一九八○年代至九○年代、录像艺术不约而同於港台萌生时期,展名「不只是历史文件」是对去年中国发表「『中英联合声明』只是历史文件,不具任何政治约束力」的回应,展出陈界仁、袁广鸣、王俊杰等台湾录像艺术家作品外,难得系统性地俱现香港录像艺术先驱之作。
PAR / 第305期 / 艺@电影
影像中的「时间」纵度
第11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TIDF)将於五月初登场,今年的影片包含许多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与日韩中等国的纪录片也有罕见的亚美尼亚、乌兹别克、黎巴嫩、孟加拉的作品,为观众构筑一个更宏观、多样的亚洲印象。另有「想像式前卫:1960s的电影实验」专题,带影迷回顾那个压抑年代的影像实验创作,从纪录片体验「时间」的纵度。
PAR / 第305期 / 艺@CD
收藏一直陪在身旁 最真挚的好朋友
创立迄今迈入卅年的风潮音乐,可说是一个守在我们身旁的老朋友,无论在书店、饭店、茶艺馆、生机饮食等等的店家里,都可以听到源自他们轻柔舒畅的乐声。庆祝三十而立的3CD专辑,由品牌核心的三剑客杨锦聪、吴金黛与于苏英联手精选,除了畅谈多位随风潮成长的音乐人,还附上音档与故事手册,让乐曲背后的情感,也一并传递。
PAR / 第305期 / 艺@书
探索舞台背后 期待独特观点
由资深表演艺术行政与资深音乐记者所撰写的《华丽舞台的深夜告白――卖座演出制作秘笈》,透过采访把一场音乐会的制作历程,从头到尾,从摇篮到坟墓都叙述一遍,虽能让读者对演出制作得到基本概念,但这样一本由行内人写内行事的书,应该有许多趣闻秘辛,追索更深。这不是为了发人隐私,也不是纯粹满足读者的窥探欲,而是彰显作者独特的视角与视点,更好地来阐述这本书的题旨。
PAR / 第304期 / 专题
艺术行政 这样过日子
这群人热爱表演艺术。爱到即使不创作也不登台,也能对自己角色的低调不张扬乐在其中。身形隐藏在舞台以外的任何地方,或是指挥若定、或是体贴周到、或是巨细靡遗、或是精於协调。 他们有老板的脑,秘书的心,对艺术家的照顾近乎保母,守护创作团队胜於麦田捕手。面对公家机关,他们的斡旋沟通与耐心毅力奇高。面对观众市场,他们戮力开路、找路,通往更多潜在人口…… 这群人想必非常爱表演艺术,他们普遍不被看见,忙起来管不了一例一休劳动基本法,甚至管不了一天只有廿四小时,却总在暗中兀自发光,成了创造艺术的人们身后,一盏盏可随时通讯返还、请求支援的小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