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焦点
- 崔莎.布朗与巴赫的美学对话 解读布朗来台新作M. O. / 文字 杨铭隆(崔莎.布朗舞团舞者) / 4
- 《甜蜜家庭》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 文字 李立亨(本刊编辑) / 7
- 由基金会经营一个老人剧团的可能性 访魅登峰行政总监沈秀燕 / 采访整理 李立亨(本刊编辑) / 8
- 从传统中撷取新意 梨园舞坊创团公演「艳歌行」 / 文字 林亚婷(本刊编辑) / 10
环球舞台
座谈会
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回顾润十年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17
- 诸神退位,群魔开始乱舞? 小剧场工作者座谈会 / 记录整理:李立亨(《表演艺术》编辑) / 18
- 裸体表演争议的终结 / 文字 王墨林(「身体气象馆」负责人) / 21
- 从不良的体制中卯力干起 从四流巨星艺术节谈起 / 文字 陈梅毛(四流巨星艺术节制作人) / 25
- 「破烂」不只做为一个形容词…… / 文字 刘行一(「零与声」团员) / 29
- 破烂老公公――吴中炜 / 文字 吴正甫(地下表演工作者) / 32
台前幕后
- 名家、名弦、名彦 / 文字 侯惠芳(音乐文字工作者) / 34
- 「潦过浊水溪」之前 王荣裕与金枝演社 / 文字 吴非 / 36
- 开一台拖拉库去做歌仔戏 新野台:新和兴的电动拖拉库舞台 / 文字 陈永菁(静宜大学外文系讲师) / 38
当代乐集
乐界越界
亚洲民族舞蹈系列
里程碑
回想与回响 Echo
- 表演影像的残影再生产 谢安摄影作品中的「时间」论 / 文字 王墨林(身体气象馆负责人) / 60
- 优剧场为我们上了一门什么课? / 文字 茹国烈(香港艺术中心演艺节目总监) / 63
- 请救救台湾的芭蕾舞 对《表演艺术》十一月号〈台湾芭蕾园地〉的回应 / 文字 徐进丰(台北首督芭蕾舞团团长) / 66
优伶话语
后新闻
交流道
演出评论 Review
专栏 Columns
- 「音乐家」与「玩乐器的人」 / 文字 张己任(东吴大学音乐系主任) / 90
- 剧场的政治话题与历史话题 / 文字 邱坤良(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 / 92
- 文化政策的变与常 / 文字 黄志全(资深新闻工作者) /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