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焦點
- 崔莎.布朗與巴赫的美學對話 解讀布朗來台新作M. O. / 文字 楊銘隆(崔莎.布朗舞團舞者) / 4
- 《甜蜜家庭》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 文字 李立亨(本刊編輯) / 7
- 由基金會經營一個老人劇團的可能性 訪魅登峰行政總監沈秀燕 / 採訪整理 李立亨(本刊編輯) / 8
- 從傳統中擷取新意 梨園舞坊創團公演「艷歌行」 / 文字 林亞婷(本刊編輯) / 10
環球舞台
座談會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回顧潤十年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17
- 諸神退位,群魔開始亂舞? 小劇場工作者座談會 / 記錄整理:李立亨(《表演藝術》編輯) / 18
- 裸體表演爭議的終結 / 文字 王墨林(「身體氣象館」負責人) / 21
- 從不良的體制中卯力幹起 從四流巨星藝術節談起 / 文字 陳梅毛(四流巨星藝術節製作人) / 25
- 「破爛」不只做為一個形容詞…… / 文字 劉行一(「零與聲」團員) / 29
- 破爛老公公──吳中煒 / 文字 吳正甫(地下表演工作者) / 32
台前幕後
- 名家、名弦、名彥 / 文字 侯惠芳(音樂文字工作者) / 34
- 「潦過濁水溪」之前 王榮裕與金枝演社 / 文字 吳非 / 36
- 開一台拖拉庫去做歌仔戲 新野台:新和興的電動拖拉庫舞台 / 文字 陳永菁(靜宜大學外文系講師) / 38
當代樂集
樂界越界
亞洲民族舞蹈系列
里程碑
回想與回響 Echo
- 表演影像的殘影再生產 謝安攝影作品中的「時間」論 / 文字 王墨林(身體氣象館負責人) / 60
- 優劇場為我們上了一門什麼課? / 文字 茹國烈(香港藝術中心演藝節目總監) / 63
- 請救救台灣的芭蕾舞 對《表演藝術》十一月號〈台灣芭蕾園地〉的回應 / 文字 徐進豐(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團長) / 66
優伶話語
後新聞
交流道
演出評論 Review
專欄 Columns
- 「音樂家」與「玩樂器的人」 / 文字 張己任(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任) / 90
- 劇場的政治話題與歷史話題 / 文字 邱坤良(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 / 92
- 文化政策的變與常 / 文字 黃志全(資深新聞工作者) /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