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O瓦格献礼X低音的嬉戏 低音高飞 超越想像的可能
低音提琴是整个交响乐团中最厚实稳定的基底,北市交低音提琴首席卓涵涵将在「低音的嬉戏」音乐会演出美国当代作曲家保罗.蓝席尔《依库普兰主题而作的协奏风嬉游曲》。
TSO瓦格献礼—低音的嬉戏
3/26 14:30
屏东演艺厅音乐厅
INFO 02-25786731
提琴家族的体积相当极端,最小的小提琴可以轻盈地靠在肩上拉奏细微的高音,然而最大的低音提琴却「高」达一百八十至二百廿公分,使得演奏者不得不采站姿或侧坐高脚椅的方式演奏。而它“Double Bass”的称号也并非浪得虚名,由於琴身庞大,琴弦较粗,因此低沉的音域加上浑厚的音色,使得它成为整个交响乐团中,最厚实稳定的基底。然而就因为这个特性,使得低音提琴大多只能扮演陪衬的角色,独奏机会更是少之又少。直到进入廿世纪后期,作曲家才逐渐发现低音提琴所激发的能量,进而被它的魅力吸引、开拓它的潜能,使得今日低音提琴的演奏技巧得以与其他独奏乐器一较高下。
颠覆低音提琴沉重的印象
美国当代作曲家保罗.蓝席尔(Paul Ramsier)所创《依库普兰主题而作的协奏风嬉游曲》Divertimeno Concertante on a Theme of Couperin便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当年,在听到低音提琴家盖瑞.卡尔(Gary Karr)的演奏后,便萌生想要为低音提琴量身打造一首协奏曲、并且发挥它独特技巧的念头。於是他使用「库普兰主题」作为六个对比乐章的基础,从〈船歌Barcarolle〉、〈进行曲March〉起头,紧接的〈挽歌Dirge〉在宽广的音域中维持著深度张力,〈宣叙调Recitative〉以拨奏音色为特色、〈电影风圆舞曲Valse Cinematique〉运用怀旧的手法来展现这乐器令人惊艳的高音域,到最后以〈巴洛克风展技曲(帕萨卡雅舞曲)Valse Cinematique)为全曲画下一个漂亮的结尾。
即将领著低音提琴站到台前来,聚光灯下的焦点,便是低音提琴家卓涵涵。现任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低音提琴首席的她,不但是位优秀的独奏家,与本曲更有深厚的渊源。首演前述乐曲的大师盖瑞.卡尔正是她的恩师,而在师徒两人多次搭档演出时的优异表现,也让这位堪称为低音提琴独奏鼻祖的演奏家,称她为「最喜爱的二重奏伙伴」。二○○四年,卓涵涵出版《现代音乐晚安故事集》演奏保罗.蓝席尔作品,还获作曲家专文报导。因此这次由她来担任《依库普兰主题而作的协奏风嬉游曲》台湾首演,无疑是最佳人选。
畅快淋漓的音乐之旅
对於这首乐曲,卓涵涵解释:「蓝席尔生於一九三七年,虽然这首乐曲是现代音乐作品,却含有很多调性,不像许多现代音乐那样艰涩。古典音乐不会常常用到很多拨弦,但这首乐曲有一大段完全是用一把低音提琴拨弦演奏。」对於低音提琴音色给人「大象」般沉重的联想,她则笑著说乐曲的后面一段,根本就是用「脚尖站立」的段落!
藉著「低音的嬉戏」音乐会,TSO将首度站上屏东演艺音乐厅。这所甫於二○一六年底落成的新场馆,在短时间内迎接了诸多知名音乐家的到临,其优质的音响效果已在乐坛成为新鲜的话题。为了与低音提琴协奏曲相互呼应,TSO首席指挥瓦格(Gilbert Varga)特别挑选了拉威尔(Maurice Ravel)的管弦乐组曲《库普兰之墓》Le Tombeau de Couperin, Suite for Orchestra一起演出。在下半场,更有观众耳熟能详的莫札特《D大调第六号小夜曲》及《C大调第卅四号交响曲》。精采绝伦的低音提琴协奏曲,加上莫札特喜悦与欢快的交响曲,将引领观众走一趟充满惊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