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O瓦格獻禮—低音的嬉戲 低音高飛 超越想像的可能

北市交低音提琴首席卓涵涵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低音提琴是整個交響樂團中最厚實穩定的基底,北市交低音提琴首席卓涵涵將在「低音的嬉戲」音樂會演出美國當代作曲家保羅.藍席爾《依庫普蘭主題而作的協奏風嬉遊曲》。

TSO瓦格獻禮—低音的嬉戲

3/26  14:30

屏東演藝廳音樂廳

INFO  02-25786731

提琴家族的體積相當極端,最小的小提琴可以輕盈地靠在肩上拉奏細微的高音,然而最大的低音提琴卻「高」達一百八十至二百廿公分,使得演奏者不得不採站姿或側坐高腳椅的方式演奏。而它“Double Bass”的稱號也並非浪得虛名,由於琴身龐大,琴弦較粗,因此低沉的音域加上渾厚的音色,使得它成為整個交響樂團中,最厚實穩定的基底。然而就因為這個特性,使得低音提琴大多只能扮演陪襯的角色,獨奏機會更是少之又少。直到進入廿世紀後期,作曲家才逐漸發現低音提琴所激發的能量,進而被它的魅力吸引、開拓它的潛能,使得今日低音提琴的演奏技巧得以與其他獨奏樂器一較高下。

顛覆低音提琴沉重的印象

美國當代作曲家保羅.藍席爾(Paul Ramsier)所創《依庫普蘭主題而作的協奏風嬉遊曲》Divertimeno Concertante on a Theme of Couperin便是一個絕佳的例子。當年,在聽到低音提琴家蓋瑞.卡爾(Gary Karr)的演奏後,便萌生想要為低音提琴量身打造一首協奏曲、並且發揮它獨特技巧的念頭。於是他使用「庫普蘭主題」作為六個對比樂章的基礎,從〈船歌Barcarolle〉、〈進行曲March〉起頭,緊接的〈輓歌Dirge〉在寬廣的音域中維持著深度張力,〈宣敘調Recitative〉以撥奏音色為特色、〈電影風圓舞曲Valse Cinematique〉運用懷舊的手法來展現這樂器令人驚豔的高音域,到最後以〈巴洛克風展技曲(帕薩卡雅舞曲)Valse Cinematique)為全曲畫下一個漂亮的結尾。

即將領著低音提琴站到台前來,聚光燈下的焦點,便是低音提琴家卓涵涵。現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低音提琴首席的她,不但是位優秀的獨奏家,與本曲更有深厚的淵源。首演前述樂曲的大師蓋瑞.卡爾正是她的恩師,而在師徒兩人多次搭檔演出時的優異表現,也讓這位堪稱為低音提琴獨奏鼻祖的演奏家,稱她為「最喜愛的二重奏伙伴」。二○○四年,卓涵涵出版《現代音樂晚安故事集》演奏保羅.藍席爾作品,還獲作曲家專文報導。因此這次由她來擔任《依庫普蘭主題而作的協奏風嬉遊曲》台灣首演,無疑是最佳人選。

暢快淋漓的音樂之旅

對於這首樂曲,卓涵涵解釋:「藍席爾生於一九三七年,雖然這首樂曲是現代音樂作品,卻含有很多調性,不像許多現代音樂那樣艱澀。古典音樂不會常常用到很多撥弦,但這首樂曲有一大段完全是用一把低音提琴撥弦演奏。」對於低音提琴音色給人「大象」般沉重的聯想,她則笑著說樂曲的後面一段,根本就是用「腳尖站立」的段落!

藉著「低音的嬉戲」音樂會,TSO將首度站上屏東演藝音樂廳。這所甫於二○一六年底落成的新場館,在短時間內迎接了諸多知名音樂家的到臨,其優質的音響效果已在樂壇成為新鮮的話題。為了與低音提琴協奏曲相互呼應,TSO首席指揮瓦格(Gilbert Varga)特別挑選了拉威爾(Maurice Ravel)的管絃樂組曲《庫普蘭之墓》Le Tombeau de Couperin, Suite for Orchestra一起演出。在下半場,更有觀眾耳熟能詳的莫札特《D大調第六號小夜曲》及《C大調第卅四號交響曲》。精采絕倫的低音提琴協奏曲,加上莫札特喜悅與歡快的交響曲,將引領觀眾走一趟充滿驚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