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点子舞展「微舞作」 《春之祭》新诠释

刘冠详《酷刑姿势练习》。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2018年「新点子舞展」将在本周推出的「微舞作」,由三位新生代编舞家推出全新作品,包括刘冠详《酷刑姿势练习》、刘彦成《垃圾》与林素莲《小姐免惊》,在《春之祭》经典中找到突破现状的可能性。

2018新点子舞展「微舞作—林素莲、刘彦成、刘冠详」

6/15-16  19:30  6/16-17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2018年「新点子舞展」以俄国作曲家伊果?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为题,策画一系列与《春之祭》相关的演出。即将在实验剧场推出的「微舞作」,由三位台湾新生代编舞家推出全新作品,包括刘冠详《酷刑姿势练习》、刘彦成《垃圾》与林素莲《小姐免惊》,在经典中找到突破现状的可能性。

不用流血就可以享受观看酷刑的美好――刘冠详《酷刑姿势练习》

刘冠详《酷刑姿势练习》以四位舞者朱书纬、余宛伦、庄秉衡、黄郁元的独舞呈现,回归到身体与编舞的基本功,简洁的舞台上,去除多余的装置元素,舞者动作的细节反而被集中放大,挣扎的姿态、求活的欲望、不听使唤的僵滞,执拗的坚持,一个动作接著一个动作雕琢,没有速成,没有捷径。面对这样的状态,刘冠详表示:「舞蹈的过程对舞者与编舞家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酷刑?」然而在此酷刑中,亦有舞蹈的甜美与愉悦。

刘冠详希望单纯回到动作。他说,人类对酷刑的态度并非是害怕或避之唯恐不及,基於好奇本能,面对他人承受酷刑时,他人反而趋之若鹜地想去观看。而在《酷刑姿势练习》中,刘冠详则想带观众进入「不用流血就可以享受观看酷刑美好」的状态。音乐部分,将由刘冠详与音乐设计钟柏勋(MAD)现场演出。

过程是很重要的,没人在乎的事情也很重要――刘彦成《垃圾》

《垃圾》是刘彦成的全新作品,简洁的舞台铺上运送货物使用的栈板,充满大自然感受的虫鸣鸟叫声取代了音乐声,舞者刘彦成与田孝慈在栈板上面透过手势及身体移动的动能,传达「进出」某种状态的「过程」,一种什么东西变成什么东西的「过程」,并尝试从「推手」角度看待「过程」这个事情。「推手」是促使一个事件进行的角色,「推手」如何将一件事从这样推展成那样,是舞作中想要说的事情。

「转换的过程」是刘彦成创作《垃圾》的思考核心,他与舞者田孝慈、构作顾问李铭宸去除了《春之祭》故事结构,留下形式,讨论一个东西变成垃圾时,到底有没有经过「有效的转换」。刘彦成表示:「过程是很重要的,没人在乎的事情也很重要,透过舞作,我想呈现这样的状态。有形的耗废称之『垃圾』,无形的耗废称之为『牺牲』。但所有状态都并非终点,都有转换至下一阶段的可能。」

林素莲《小姐免惊》故事从少女献祭后开始

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的少女献祭后,故事就结束了吗?林素莲《小姐免惊》的故事以此为起点。林素莲表示:「我在意的或是好奇的是献祭的后果;少女在我的发想下去了阴间(一个无法定义生前如何善恶,死后又如何赏罚的空间),并且於此遇见了其他三位男性的经过。」《小姐免惊》於焉展开。

林素莲说,红衣少女献祭时,不断重复了同样的舞步跳舞而亡。林素莲也因为共时性而於生活中体认到:生命的残酷。「很多事情都在同时发生,并透过科技的进步,使得这样的残酷可以即时地传播,甚至因为过度重复而习以为常成为麻木;明明知道有事情发生了却无法深入思考,这中间产生的危机意识,都是透过舞作与大家一同思考的事情。」

舞作中运用可以转动的布景、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及杂乱纷飞的纸片、彩带等,搭配巴布.狄伦(Bob Dylan)的〈Blowin’ in The Wind〉、路.瑞德(Lou Reed)的〈Perfect Day〉等歌曲,呈现末世混乱气氛。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8年6月号「即将上场」〈2018新点子舞展—微舞作 阴间、垃圾、酷刑 新世代解读《春之祭》〉;免费下载《PAR表演艺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