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际剧场艺术节「生存游戏」 It’s time to fight!
迈入第九届的国际剧场艺术节,向来以当代前卫、具开创性及实验性作品为主,今年以「生存游戏」为题,於十月五日至十二月一日以十个节目、十种方式切入,提出对人生不同阶段、不同面向的生命探问。
2018国际剧场艺术节
比利时 偷窥者舞团《父亲》
10/5-7 国家戏剧院
台湾 柳春春剧社X马来西亚 区秀诒《南洋情报交换所》
10/5-7 实验剧场
台湾 冯勃棣X Baboo《神农氏》
10/12-14 国家戏剧院
台湾 阮剧团X李铭宸《再约》
10/12-14 实验剧场
法国 吉赛儿.韦安X哈勒偶戏剧场《腹语师的疯狂集会》
10/18-21 实验剧场
希腊 狄奥多罗斯.特尔左布勒斯《叶玛》
11/2-4 国家戏剧院
台湾 梁允睿X红潮剧集《玛莉皇后的礼服》原创音乐剧
11/2-4 实验剧场
日本 郑义信《海的孩子们》
11/16-18 实验剧场
台湾X法国 罗兰.奥泽《在棉花田的孤寂》
11/22-25 生活广场
荷兰 阿姆斯特丹剧团《战争之王》
11/29-12/01 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两年一度、迈入第九届的国际剧场艺术节,向来以当代前卫、具开创性及实验性作品为主,今年以「生存游戏」为题,於十月五日至十二月一日,以十个节目、十种方式切入,提出对人生不同阶段、不同面向的生命探问。
若剧场是映照现实、带领观众预见未来之所,今年国际剧场艺术节则浓缩了众生百态,将生命喻为游戏,其中经历的苦难与难题则是攸关生存的关键。以十档节目呈现横跨现代社会的各种生存境遇,有政治与权力关系下的生存角力,乃至於历史洪流对个人生命的巨大拉扯;更有衰老与死亡,这个无可避免的人生命题。此外,也从性别与自我认同,反映出个人与群体、社会之间,既是相互依存又充满压迫的抗衡对峙。人生滋味千百种,透过艺术视野,将重新瞄准现实,迎战生命中未知的冒险。
欧美声势最高金奖导演三度来台 国际政治局势的最佳演绎
导演伊沃.凡.霍夫(Ivo van Hove)以莎翁三出历史剧改编成《战争之王》Kings of War,於二Ο一六年美国大选前夕演出,被纽约时报赞誉为「川普时代下的第一部大戏」。这位享誉全球、曾获奥比奖(Obie Awards)、劳伦斯.奥利弗奖(Laurence Olivier Award)、东尼奖(Tony Award)的杰出艺术家,以简练明快的叙事手法,带领观众深入复杂历史脉络,刻画出动荡时局下人性的矛盾与弱点,也透露出英雄人物内心的脆弱与无惧。对照近年世界强人政权崛起,艺术家洞察先机的敏锐度不言而喻。
衰老与死亡 身而为人无法避免的宿命
众人期盼已久、欧陆近年表现最受瞩目的比利时偷窥者舞团(Peeping Tom),终於来到台北,将带来「家庭三部曲」第一部作品《父亲》Vader。偷窥者舞团以日常生活的细节为基础,发展出「超真实」(hyperrealistic)的叙事手法与创作美学。这次以养老院为场景,打破逻辑时空规则,以变异、扭曲地肢体状态,颠覆「父亲」既有的男性形像。由舞台上逐渐消亡的老者,延展出一连串奇幻异想,导向一个充满恶梦及欲望的无意识世界。
2018两厅院驻馆艺术家梁允睿,创作《玛莉皇后的礼服》The Dress,以日本慰安妇「横滨玛莉」为灵感,用音乐剧的形式交织真假虚实的对话,一窥老年玛莉对生命憧憬与失落。梁允睿表示,慰安妇这个主题其实非常沉重,我们希望这个黑暗的主题可以幻梦化,以充满声光效果的方式呈现,更希望这个演出可以到更多不同的地方呈现,「这个故事是有使命感的,让已经遗忘战争这个经验的年轻人不要忘了这一切,用比较让观众容易接受的音乐剧形式,记取战争这个惨痛的经验。」
摆脱国族框架、修补历史的伤痕 迎向未来的挑战
《海的孩子们》Children of the Ocean是郑义信首部非语言剧场(Non-Verbal Performance)作品,以冲绳为背景,搭配舞蹈、默剧与日本东北津轻三味线,从三位少年的冒险游戏,带出无情战争下的无奈命运。亚洲史上因殖民统治或战争而移居异乡、无法归国的人有许多,郑义信导演就是其中一例,作为长年於日本发展的韩国籍创作者,复杂的文化背景,反而激荡出更厚实的创作内涵。其编剧作品不仅获得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奖、电影旬报最佳剧本奖,剧场作品《烧肉龙》Yakiniku Dragon更得到日本鹤屋南北戏曲奖、文部科学大臣奖。
台湾柳春春剧社与马来西亚导演区秀诒合作的《南洋情报交换所》The Nanyang Intelligence Bureau,透过「身体」与「声音」,探索亚洲历史的流转与变异。人的现在是从过去累积而来,如果被历史的伤痛紧紧圈住,充满希望的未来该如何展开?区秀诒希望演出可以让观众更主动,更具有自我的能动性。「台湾在日本统治时,被视为南方试验室场域,因此,我们重新想像台湾对於日本或东南亚之间边界的想像,拼凑最后一块历史拼图。我希望邀请观众进到剧场,一起与演员们担任情报员工作,一起经历解码与编码的过程。」
如果灵魂注定崩塌 至少也要灿烂迎接末日
《神农氏》God Knows由冯勃棣编剧,深入刻画当代药物滥用的现状,挖掘人们逃逸现实、拥抱虚拟的心理状态。导演Baboo以神农为主观视角,潜入他受药物刺激后的大脑,当所有受压抑、箝制的感知被无限放大,空间与时间感产生剧烈变异后,彷佛肉体活在地球,精神却坠入了宇宙与永恒。冯勃棣表示,其实常吃药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吃到后来都不知道这个药本来是要治愈什么,甚至把药打翻后,已经弄混了药物,但只要吃了后,其实还是可以分辨这个药的特性。於是,就如同神农氏尝百草,希望用这个故事隐喻生命的一些事情。
法国导演吉赛儿.韦安(Gisèle Vienne)创作《腹语师的疯狂集会》The Ventriloquists Convention,藉由人与偶相依相存的关系及如同乐曲般交织的多声腹调,暴露精心伪装的内心孤独,引领观众走入他们真实的心理迷宫。阮剧团与导演李铭宸合作《再约》Later,则用黑色幽默包裹,快节奏的高密度叙事,充满戏谑又俗滥的语言,谐仿电视通俗剧的情节,不只反应社群媒体泛滥的社会现象,更捕捉人与人之间疏离又脆弱的人际关系。《再约》编剧陈弘洋表示,创作这个剧本的时候,刻意用许多通俗手法与题材把这些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看似有在对话,但其实又没有在对话的状态。这个想法其实直指现代人的人际关系,就如同我们平常会和人说再约,其实也许根本不会再约,这是当初用这个剧名指射出的意象。
国际大导台湾演员 探讨人类的欲望与宿命困境
国际剧场艺术节中有两出特别的国际共制节目,其中希腊大导狄奥多罗斯.特尔左布勒斯(Theodoros Terzopoulos)与两厅院耗时两年筹备,以独创的肢体声音能量表演系统,搬演西班牙剧作家罗卡(Federico García Lorca)剧本《叶玛》Yerma,诉说女性共有的宿命与困境。这是继上次一票难求、让台湾观众惊艳不已的演出《酒神女信徒》后,再度与台湾优秀演员合作,包含蔡佾玲与林子恒等数十名演员及特邀佛朗明哥舞蹈家林耕、十鼓击乐团与吉他手Sergio Muñoz共同演出。林子恒表示,导演花了卅几年时间开发出可以深入挖掘演员体内生理与心理能量的一套演员训练方法,他非常幸运在两年前因演出《酒神的女信徒》到希腊受训。「那段期间,我们跟随他的训练方式,让自己生理与心理突破再突破。当你认识到你是个怎样的存在时,其实是满痛快的。今年夏天,我与蔡佾玲又再度去希腊参加导演的研讨会,吸收非常多关於欧洲各个学者长年看待这位导演的创作,不管是讨论人性的,甚至是社会的各种层次的东西,更让我们了解与体悟导演的想法。经过两年,并且有这次夏天的经验后,我觉得我们可更加突破两年前更深入的关卡,且可以让观众再次欣赏到。」
法国导演罗兰.奥泽(Roland Auzet)与徐堰铃和王安琪合作,诠释法国戈尔德思(Bernard-Marie Koltès)剧作《在棉花田的孤寂》In The Solitude of Cotton Fields,以哲学性的思考,沉浸式声音剧场,从商场上的买卖攻防看穿人类欲望的本质。《在棉花田的孤寂》剧本翻译暨戏剧谘询周伶芝表示,戈尔德思的剧本中,非常聪明的用法文的古典体例与街头黑话,这两种不同语言交织一起,并且用商人与顾客的关系,一种交易的过程,预视现今全球化资本世界里的欲望如何被生产,但其实欲望最后产生却是虚空与死亡。这部戏最大的挑战,就是两个演员如何征服这个空间,定义出我们如何观看及欲望生产的关系。而用两个女演员扮演员原先是男性的角色,导演意图让空间不明确,性别也模糊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这个欲望机器里面,冲向死亡的张力与角力。
国家两厅院艺术总监刘怡汝表示,今年的国际剧场艺术节呈现各种不同的生存境遇,反映现代社会的各种处境,「我们希望在这些看似沉重的人生负担中,以轻松的心情进来剧场游戏一场,走出剧场大门后,继续回到人生的战斗位置,正面迎战一切生存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