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家郑得恩《方舟变形记》 从家族迁移史探索人的生存

郑得恩将带来一场结合影像、故事、演讲、自然科学、家族历史、博物精神及戏曲身体的表演。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曾获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新秀奖、现为德国斯图嘉特孤独城堡基金会艺术家学人,来自香港的郑得恩於今年台北艺术节的「共想吧」带来作品《方舟变形记》,结合影像、故事、演讲、戏曲,以讲座式展演呈现。

2019台北艺术节.共想吧《方舟变形记》

8/31-9/1 19:30

台北 中山堂光复厅

INFO www.artsfestival.taipei

曾获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新秀奖、现为德国斯图嘉特孤独城堡基金会艺术家学人,来自香港的郑得恩於今年台北艺术节的「共想吧」带来作品《方舟变形记》,从外公的移民故事出发,结合影像、故事、演讲、戏曲,以讲座式展演呈现,邀请观众一同坐上方舟,展开一趟旅程。

《方舟变形记》创作灵感来自郑得恩自身经历,以外公於一九六四年从香港偷渡移民到南非的故事为开端,扩及母系亲人的家族史。郑得恩表示,小时候就知道某些家人是住在另一个地方,香港九七回归中国前,一些亲戚陆续移民到南非,所以会想像其他国度的生活,也对自己身分多了未来幻想。后来,郑得恩也跟随家人迁移至南非,直到母亲去世,才又回到香港。

为什么是南非?郑得恩说,外公已经去世,无法得知外公当时的想法;不过,「南非代表一个说故事的地方,是我的家族史、我作为香港华人的生存状态,甚至是我作为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在创作《方舟变形记》过程中,郑得恩回到南非搜集资料,发现更多素材,让他在作品中,除了以成人角度回看外公的故事,同时也开拓对人类及生存的思考与想像。

「一个从未出国的华人,带著慌张的心情登上方舟,在船舱中待了三个星期,就像一只动物,而人和动物在迁移过程也必须面对各种的恐惧不安。」郑得恩从追溯外公的移民出发,开始思索生存、恐惧及人类如何探索物种起源,因为「我们的基因会把上一代的记忆带到下一代,有些本能会一代传一代,如恐惧及面对恐惧」。

郑得恩以此主题逐步发展出三部曲的电影装置,并於去年「亚当计画」中呈现《摇啊摇啊摇》,今年进一步延伸成以船为背景的《方舟变形记》,从各角度切入「生存」这个概念。郑得恩表示,动物为了逃过洪水而搭乘诺亚方舟,鱼为了适应陆地而演化成爬虫类,外公为了生计而移民南非,看似毫无关联的三个支线,共通点就是「生存」。

《方舟变形记》以讲座式展演呈现,除了融合影像与讲座,更结合京剧戏曲表演与郑得恩搜集的各式特殊服装,并邀请?优座创办人、京剧表演者许?昂参与演出,由剧场艺术家黄鼎云担任戏剧构作。三人以不同的经验范畴丰富表演,演出中将依现况变换表演形式,如在讨论马时,将以京剧的表演方式呈现马与骑马等,让观众无法预料发展走向,以更多元面貌增添表演精采度。

郑得恩使用广泛媒介进行创作,包含影像、装置、舞蹈、剧场等,作品关注城市生活日常细节,探讨主题包括地方、旅程、记忆、时间、绝种及流散等。「你的人生已经决定了你要讲这个故事。」台北艺术节策展人邓富权的鼓励,成为郑得恩打造这艘方舟的源头,让他将个人生命史、家族史衍伸扩大,思索流动的身分如何生存,以想像对抗现实的世界。

《方舟变形记》结合事实与想像,讲述关於生存的故事,从家、亲人、家族到乡土,从香港到南非又回到香港,从个人到人类。郑得恩说,希望带给观众一个连接不同思想领域的示范,更期许透过艺术与想像力,为人们的身分建构带来自由,并提供观众思考生存状态的种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