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柏璋告别台湾剧场作《天书》 关注社会议题
编导蔡柏璋即将告别待了十二年的台南人剧团、台湾剧场,本周上档的新制作《天书第一部:被遗忘的神》,试著用一个前世今生的故事,传递生命极微小的局部,却引出有如「天书」的浩瀚宇宙。
台南人剧团《天书第一部:被遗忘的神》
12/8-9 19:30 12/9-10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编导蔡柏璋即将告别待了十二年的台南人剧团、台湾剧场,本周上档的新制作《天书第一部:被遗忘的神》,从头打造天、人、冥三界,试著用一个前世今生的故事,传递生命极微小的局部,却引出有如「天书」的浩瀚宇宙。
蔡柏璋觉得《天书》与之前的作品风格全然不同,除了加入演员集体创作过程,更以说故事的方式讲述严肃的议题。他说:「我提出了一个想法,而演员在台上即兴发挥,用来回讨论的方式,把『天书』中的世界观建构出来,这是一个极大工程,但也透过这个过程,拓展了我以往创作剧本的局限。」
会与以前有著不同的想法,源自於蔡柏璋之前去的德国「戏剧盛会」(Theatertreffen),他发现全部的戏已经不探讨一些小情小爱、妯娌恩怨或家庭伦理的情节故事,而是对社会的一种观察与省思,种族、性别平等、难民移民议题都是关注的焦点;因此,他反过来看台湾剧场,为什么鲜少讨论这些,其实在我们社会中也同样面临的问题?於是,《天书》从原先著重在前世今生的爱情故事,翻转成现在这个样子。
蔡柏璋说:「我们很幸运,从我们的生命经验来看,比起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经历创伤或是折磨都是比较少的,我甚至问自己:我们不关心世界其他角落的事情,是不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过这个世界的一份子?」他希望藉由这出戏大声宣告:我们是世界的一份子,世界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天书》中牵涉许多文化与身分的讨论,但蔡柏璋刻意避开对现实的指涉,也让全剧多了许多想像空间。为了创造出新世界,并找出天、人、冥三界不同的可能性,除了剧本设定,演员的表演更是关键,如何用表演的风格与肢体型态的不同区隔出不一样的世界。比方天界的神会如何移动,传统戏曲的步伐、溜冰鞋、骑滑板车等不同的行动姿态的尝试,就是全剧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蔡柏璋说:「虽然我们排了许多段落,最后却没有使用,但我觉得这些东西都藏在演员的身体与声音的符号中。这出戏走到现在愈来愈完整,剧中的世界也非常迷人。」
由七位扮装皇后热闹开场的舞曲〈Let us all combine!〉(让我们合而为一!)呛辣提出「无国界」(No boarder line)的诉求:黑暗不能驱逐黑暗,只有光明能够,仇恨无法破除仇恨,只有爱能够。即便「天书」的世界是虚构出来的,仍透露影射对当今我们所处环境的省思和警醒。
蔡柏璋非常希望大家可以进剧场欣赏他的最新创作,因为创作者与观众是相互回馈影响的,他说:「我起初的想法可能是A,剧本写出来是B,最后呈现却是C,但观众感觉到的却是D、F、G,这就是观众与创作者的对话与交流,也是剧场最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