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柏璋告別台灣劇場作《天書》 關注社會議題

七位扮裝皇后熱鬧開場,嗆辣提出「無國界」訴求。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編導蔡柏璋即將告別待了十二年的台南人劇團、台灣劇場,本週上檔的新製作《天書第一部:被遺忘的神》,試著用一個前世今生的故事,傳遞生命極微小的局部,卻引出有如「天書」的浩瀚宇宙。

台南人劇團《天書第一部:被遺忘的神》

12/8-9  19:30  12/9-10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編導蔡柏璋即將告別待了十二年的台南人劇團、台灣劇場,本週上檔的新製作《天書第一部:被遺忘的神》,從頭打造天、人、冥三界,試著用一個前世今生的故事,傳遞生命極微小的局部,卻引出有如「天書」的浩瀚宇宙。

蔡柏璋覺得《天書》與之前的作品風格全然不同,除了加入演員集體創作過程,更以說故事的方式講述嚴肅的議題。他說:「我提出了一個想法,而演員在台上即興發揮,用來回討論的方式,把『天書』中的世界觀建構出來,這是一個極大工程,但也透過這個過程,拓展了我以往創作劇本的局限。」

會與以前有著不同的想法,源自於蔡柏璋之前去的德國「戲劇盛會」(Theatertreffen),他發現全部的戲已經不探討一些小情小愛、妯娌恩怨或家庭倫理的情節故事,而是對社會的一種觀察與省思,種族、性別平等、難民移民議題都是關注的焦點;因此,他反過來看台灣劇場,為什麼鮮少討論這些,其實在我們社會中也同樣面臨的問題?於是,《天書》從原先著重在前世今生的愛情故事,翻轉成現在這個樣子。

蔡柏璋說:「我們很幸運,從我們的生命經驗來看,比起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經歷創傷或是折磨都是比較少的,我甚至問自己:我們不關心世界其他角落的事情,是不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過這個世界的一份子?」他希望藉由這齣戲大聲宣告:我們是世界的一份子,世界的事就是我們的事;我們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天書》中牽涉許多文化與身分的討論,但蔡柏璋刻意避開對現實的指涉,也讓全劇多了許多想像空間。為了創造出新世界,並找出天、人、冥三界不同的可能性,除了劇本設定,演員的表演更是關鍵,如何用表演的風格與肢體型態的不同區隔出不一樣的世界。比方天界的神會如何移動,傳統戲曲的步伐、溜冰鞋、騎滑板車等不同的行動姿態的嘗試,就是全劇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蔡柏璋說:「雖然我們排了許多段落,最後卻沒有使用,但我覺得這些東西都藏在演員的身體與聲音的符號中。這齣戲走到現在愈來愈完整,劇中的世界也非常迷人。」

由七位扮裝皇后熱鬧開場的舞曲〈Let us all combine!〉(讓我們合而為一!)嗆辣提出「無國界」(No boarder line)的訴求:黑暗不能驅逐黑暗,只有光明能夠,仇恨無法破除仇恨,只有愛能夠。即便「天書」的世界是虛構出來的,仍透露影射對當今我們所處環境的省思和警醒。

蔡柏璋非常希望大家可以進劇場欣賞他的最新創作,因為創作者與觀眾是相互回饋影響的,他說:「我起初的想法可能是A,劇本寫出來是B,最後呈現卻是C,但觀眾感覺到的卻是D、F、G,這就是觀眾與創作者的對話與交流,也是劇場最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