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音符舞團《木目蒙》 矇眼探索真相
肢體音符舞團推出青春場《木目蒙》,由與舞團合作多年的舞者許瑋玲及林春輝創作及演出,希望透過年輕創作者的觀點,結合當下社會現象的題材,再次展現不同的舞蹈風景。
《木目蒙》青春場創作平台演出計畫
11/6-8 19:30 11/7-8 14:30
牯嶺街小劇場一樓實驗劇場
INFO 02-88611517#14
當兩位舞者在場上矇眼跳舞,會是什麼樣的光景?肢體音符舞團推出青春場《木目蒙》,由與舞團合作多年的舞者許瑋玲及林春輝創作及演出,希望透過年輕創作者的觀點,結合當下社會現象的題材,再次展現不同的舞蹈風景。
演出前一週,藝術總監華碧玉因視網膜剝離,右眼失明,她說:「當你原本看得見,卻變得看不見的時候,才能讓我們重新去思考:你的心跟你對周遭的關懷到底有多少,人與人間彼此的關心有多少?你可不可以在看不見的狀況下,打開你的耳朵你的心,用其他感官真正關心,互相包容,做一個相互的連結。」這突如其來的身心變化,恰巧與《木目蒙》兩齣舞作《相》及《矇》的主題相似。
林春輝有感於台灣近年一一被揭發的黑心事件,從牛奶、醬油、麵條、排放廢水判無罪到阿帕契等,面對是非價值顛倒的亂象,他經常思索:「生活中存在多少雙面人?眼前的真相是真的嗎?」以上種種,激發了林春輝的創作靈感,透過探戈、恰恰、華爾茲肢體的呈現,對生活環境有所警惕與反思,我們到底是活在謊言之中,還是必須勇敢地追求事實真相?
《相》的編舞從社交禮儀的握手出發,轉化為與舞者陳奕涵的親密舞步,曖昧卻暗中搞鬼的雙人舞中,揭穿檯面上、下的雙重態度,更運用領帶及面具的拉、扯、丟、拋、遮、搶、抓等高難度且複雜的動作,試圖呈現政商媒體之間的真假鬥爭角力。
許瑋玲作品《矇》的發想則來自人心的複雜,生活中明眼人經常可以看見,卻看不見。許瑋玲曾罹患「中心性漿液視網膜炎」,一隻眼睛無法對焦,形同失明。在她的舞作中,她與資深舞者郭芳伶合作,將自己經歷失明的經驗放在舞作中,她說,當失去了視覺,其他四感會特別敏銳,「矇上眼睛,打開感官知覺,把自己放心的交給對方,也許,不盡完美卻誠可貴。」
《木目蒙》從生活出發,希望觀眾以多元的面向看待世界,尋找感動人心之處,用更寬廣的視野面對生活。除了要有自我意識,更要打開自我受限的常態,用更客觀的角度面對所遇到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