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届国家文艺奖赠奖典礼 得奖者感性受奖

第廿届国家文艺奖赠奖典礼七位得主合影。左起国艺会董事长林曼丽、建筑师黄声远、编舞家姚淑芬、艺术家撒古流.巴瓦瓦隆、总统蔡英文、诗人李 (刘振祥 摄 国艺会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第廿届国家文艺奖赠奖典礼三日於淡水云门剧场举行,诗人李魁贤、艺术家撒古流.巴瓦瓦隆、作曲家金希文、编舞家姚淑芬、剧作家陈胜国、建筑师黄声远、电影音乐创作者林强七位得奖者在亲友陪同下步上荣耀大道进场,为赠奖典礼揭开序幕,总统蔡英文、文化部长郑丽君及艺文界、驻台机构等逾两百位贵宾出席赠奖典礼,共同分享得奖者的喜悦与荣耀。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林曼丽代表主办单位向每位得奖者致敬,林曼丽表示,国家文艺奖迈入第廿届,更是睽违十年、首次七大领域都有得奖者诞生,证明台湾艺文领域深厚底蕴,得奖者也为台湾累积了美好的资产。

总统蔡英文也在典礼当中向每位得奖者致上赠礼,推崇他们的艺术成就,也表达政府对艺术文化领域的支持。蔡总统推崇七位得奖者用燃烧生命的热情投入艺术创作,从台湾土地寻找创作养分,也以创作丰富台湾文化。

首先上场接受赠奖的是诗人李魁贤。李魁贤是台湾战后第二代重要诗人之一,耕耘文学一甲子,诗作具现实经验与艺术功用,累积丰硕创作,丰富台湾文学内涵,致力於台湾文学国际交流、推广,为台湾文学发声,且透过世界文学汉译,在台湾打开世界文学之窗,是具有本土性与世界观的重要作家。典礼邀请作家郑清文夫人陈淑惠担任颁奖人,本身也是作家。郑清文为第九届国家文艺奖得奖者,与李魁贤相识六十年情如兄弟,可惜去年逝世,便由陈淑惠代劳。

李魁贤发表得奖感言时,亦感谢郑清文多次推荐他得奖,另外也感谢长年出版其作品的秀威资讯及文化部、淡水文化基金会等单位。他也感谢故乡淡水,表示自己自一九五三年发表第一首诗至今六十五年,从淡水出发,高兴可以在故乡获得国家文艺奖。

第二位受奖人是剧作家陈胜国。陈胜国是明华园首席编导、戏胆,也是台湾极少数由民间剧场密集实作训练出来的剧作家及导演。编创的歌仔戏剧本充分掌握语言、表演、场面、技术,展现戏剧表现力、手法灵活、风格独具又亲近观众,为台湾传统戏剧开创新局。陈胜国十九岁开始编剧,廿岁那年以《双枪陆文龙》获地方戏剧比赛南区「最佳武生」和「最佳编导」,一九八二年荣获戏剧生涯第一个奖项「全国地方戏剧比赛导演奖」,启发他对歌仔戏的认知与责任,当时评审之一就是邱坤良,故而邀请邱坤良担任他的颁奖人,从邱坤良手中接下国家文艺奖这份荣耀,是陈胜国为感念当年的提拔之恩。陈胜国表示自己是「作戏人」、「讲戏仙」,没想过会得奖。然而今日得到这个奖,对於国家、歌仔戏、明华园皆无愧,也觉得自己不再孤单。他也期许政府可以多方扶植歌仔戏团,以各种机制让它们发挥国家文化力量。

第三位受奖的是编舞家姚淑芬。姚淑芬一九九五年自纽约返台开始独立创作,二○○○年创立「世纪当代舞团」,是台湾少数持恒创作的编舞家,透过女性细腻视角,创造多元而独特的风格,也是跨域跨界风潮的重要人物,并积极打造舞蹈创作平台,建构年轻创作者交流、发表、展演机会。典礼邀请已逝画家王攀元长女王筱宝担任颁奖人。姚淑芬二○○九年创作《婚礼》时,偶然在公视上看到王攀元的画作受到启发,特意前往宜兰拜访,此后与王家建立深厚情谊。姚淑芬发表感言时表示,生活、土地就是大剧场,看到所有一切都是创作灵感,而创作才是生命最基本的泉源。她说自己的作品都有温度、都跟人有关系,自己将持续身为舞者与修行者,将自己在舞蹈的移动中,持续用安静的心境观看这个世界。也感谢这块土地让她成长、并继续创作有温度的作品。

第四位接受赠奖的是作曲家金希文。金希文活跃於国内乐坛,也在国际艺坛占有一席之地,创作独具风格,著重於探索如何在作品中融入台湾元素与意象,其音乐内容的逻辑叙述、作曲构思的严谨度,足徵为台湾代表性的音乐创作者,国家管弦乐团出国演出时,常选用他的作品,作为推介给欧美的台湾代表作品。金希文与颁奖人苏正途结识於美国Eastman School of Music,苏正途是国内知名小提琴家,两人相知相惜,是为老友。金希文表示,创作者使命是以艺术面对人类自我幻灭及患死感受的根本空虚,伟大音乐作品能使心灵体验感动,创造充满张力活在当下的感受,在般般存在里点燃亮光。

第五位接受赠奖的是电影音乐创作者林强。林强的作品融入电子音乐风格及东方传统音乐元素,以音乐深刻勾勒电影情境,塑造完美的感知体验,不仅在当代亚洲电影配乐界别具风格,他的成就也名扬国际。除此,林强积极参与跨领域的艺术创作,并将热情奉献於新生代导演及学生的影音创作。颁奖人侯孝贤导演是林强从偶像歌手转向电影音乐创作的推手,一九九六年他为《南国再见,南国》配乐,初试啼声便获得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此后两人长期合作,情谊如父兄。林强表示惊讶得奖,也幽默表示自己一直得奖可能是因为自己仍遵循著传统道德:他认为过去不是孝顺孩子,但有天开始自觉要孝顺父母、感念养育之恩,另外他也感恩他的前辈如侯孝贤,表示前辈的精神与想法一直深深影响他的做事方式。

第六位得奖者是建筑师黄声远,黄声远主持的「田中央工作群」汇集宜兰和台湾各地有志青年,摆脱学院派的知识框架,从环境感知与自然系统的理解,梳理出属於宜兰的空间环境创造,启发了许多建筑人回归土地和从环境的节奏中,找寻建筑与人紧密连结的本质,近年田中央受邀在日本、欧洲巡回展出。深耕宜兰逾廿年,淡水云门剧场是田中央跨出宜兰的第一步,黄声远从云门舞集创办人、第六届国家文艺奖得奖者林怀民手中接下这份荣耀。他说,「不容许便宜行事」也许是他灵魂里最硬的那块骨头,而台湾这块土地,一定要说自己的话。他表示,每一个人相信的可能,就会是世界的未来。也希望未来,台湾不再是个不愿分辨美丑的社会。

第七位受奖的是艺术家撒古流.巴瓦瓦隆。身为排湾族Pulima世家后裔,撒古流投注生命在传统文化的追寻、保存与再创造,他将对传统文化的体认,内化为当代创作的元素。撒古流的文化自觉早在一九七○年代末便已开启,他将耆老们的记忆,透过图文手稿进行系统性的搜集、描绘与整理,除了运用在自己的创作,更加以传承,是推动原运的指标人物。颁奖人谢荣祥对撒古流来说,如师亦友,引领年轻时的撒古流飞向部落之外的世界,教导他在不同的时空下,要为自身母体文化寻找生存养分及出路。撒古流以族语发表得奖感言,表示生活於大地的原住民,透过记忆、口述和身体力行传递生活经验给下一代,但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里已少见。他希望用美学教育下一代,让美的养分滋长,重新滋润这块地方,也比喻国家文艺奖好比一棵果子累累的大树,足够让自然界的朋友们、家人朋友,尤其生活在大地上的原住民族共享。撒古流表示,国家文艺奖这个重大的荣耀,让他肩膀上也有相等重量的责任,等待被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