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违十年 国光剧团与NSO经典再现《快雪时晴》

魏海敏在《快雪时晴》里饰演「大地之母」,以母性视角体现包容宇宙天地的胸襟。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睽违十年,国光剧团与国家交响乐团应国家两厅院欢庆卅周年之邀将演出四场《快雪时晴》,钟耀光作曲、李超编腔、简文彬指挥,唐文华、魏海敏、巫白玉玺、张芳瑜领衔主演。

二○○七年,国光剧团与国家交响乐团(NSO)联合制作演出新编大戏《快雪时晴》;今年,两团应国家两厅院欢庆卅周年之邀将演出四场,钟耀光作曲、李超编腔、简文彬指挥,国光当家老生唐文华、京剧天后魏海敏、声乐家巫白玉玺、音乐剧演员张芳瑜领衔主演。

这出戏从台北故宫十大镇馆宝物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出发,收到《快雪时晴帖》的王羲之挚友张容开展一段追寻挚友手札的旅途,穿越东晋、后梁、南宋、清朝直到台湾当代,在原乡与他乡之间上下追索「何处是故乡」,这段探索安身立命的历程,既是跨越时空的千载寄语,也是京剧与交响乐共谱的联奏乐章。《快雪时晴帖》最终被安置於台北故宫,男主角张容的亡魂历经一路追寻的过程,终於启发领悟王羲之与后代儿孙在江南「新故乡」重新安身立命的抉择。

《快雪时晴》演出前适逢资深剧场人、国光剧团前团长、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副主任钟宝善因病辞世,国光与两厅院演职员同仁皆表哀悼并表示:「十年前双方《快雪时晴》的孕生是出於钟宝善的居间策画,他曾任职国光与两厅院,是双方共同的老长官、老同事,大家将以本次演出向钟宝善致敬。」

《快雪时晴》十年前在国家剧院首演之际,文学评论家王德威即专为此戏撰文,提出「京剧南渡,灵根自植」的观点,国光团长张育华也指出,国光近十几年来在艺术总监王安祈的策画下,推出新编作品屡屡创下口碑、获奖纪录与票房佳绩,已缔造台湾京剧新美学的鲜明印记。《快雪时晴》格局弘大而内涵丰富,更以母性视角,体现包容宇宙天地的胸襟,观点脱俗而具现代性,是国光京剧跨界探索的重要里程碑。此番复演,不仅照现当年原创历程的深刻轨迹,亦揭示台湾京剧开创人文观点的独特价值。

睽违十年,《快雪时晴》由戴君芳与王冠强共同担任复排导演,在剧本与音乐维持原貌的基础上,仍进行多项创新:舞台设计王孟超以旋转舞台加上简洁抽象的场景,结合陈建蓉影像设计,与水墨、胶彩、互动技术等,展现剧场界十年来舞台科技的大幅进化,服装设计王怡美为男女主角唐文华、魏海敏等重新设计服装,加入数位科技,灯光设计李琬玲、舞蹈设计萧君玲,也都为新制作灌注新的创作元素。

戴君芳特别表示,剧中男主角张容亡魂在寻帖的过程中,发现《快雪时晴帖》已是摹本,但是对真品与赝品的执著,正如同对家与故乡的想像,以为是稳固不变的,实则不断变迁流动。《快雪时晴》跳脱时代限制,折射历史,以情感超越真伪之辨,正巧与国光二○一五年的作品《十八罗汉图》相互呼应。

本次演出除了唐文华、魏海敏、巫白玉玺,也邀请近年崭露头角的音乐剧演员张芳瑜与台北爱乐室内合唱团加入演出阵容;音乐由国家交响乐团与国光剧团的文武场合作,亦邀请二胡音乐家张舒然协力演出。

《快雪时晴》演出适逢编剧施如芳出版《快雪时晴》剧本新书(天下出版),可以相互参照,本项演出也与故宫合作,故宫现正推出「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特展,观众可以一睹《快雪时晴帖》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