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微尘.望乡》 以奇幻诗意探讨移人异乡写真

无独有偶年度制作《微尘.望乡》,挑战人偶同台、光影戏、即时投射影像,打造虚实错杂的魔幻空间。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自二○一五年演出关注独居老人议题的《洋子YoKo》后,睽违两年再度推出年度温暖剧作《微尘.望乡》,新移民题材势必引起广大话题。

无独有偶《微尘.望乡》

10/27-28  19:30  10/28-29  14:30

台北  水源剧场

12/16  19:30

宜兰演艺厅

INFO  03-9501977

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自二○一五年演出关注独居老人议题的《洋子YoKo》后,睽违两年再度推出年度温暖剧作《微尘.望乡》,新移民题材势必引起广大话题。

《微尘.望乡》是导演郑嘉音与金钟编剧詹杰首度合作,以外籍移工、新住民及新二代为题材,讲述他们在台的处境及生活,运用人偶同台、光影戏、即时投影剧中剧,打造虚实错杂的魔幻空间,让观众在写实的剧情中,得以因为偶戏的媒介,感受到剧情的张力及想像,开启更多与观众对话的机会。

詹杰为撰写剧本,做了许多田野调查,不仅拜访南洋台湾姐妹会的谢世轩主任,更访谈洪满枝等多位姐妹会的成员,深入了解他们在故乡的生活、离家的想像及来台后的生活现况。詹杰表示:「透过戏剧,观众开始能够感同身受这群与我们如此贴近的可爱陌生人,明了他们也如同你我一般,需要坚强地面对生活里的喜怒哀乐与各种挑战。」谢世轩也表示:「很感动这部戏让移民移工的角色回归到人,不再只是刻板印象与模糊的面孔。」

透过《微尘.望乡》,郑嘉音试图观照的对象其实也不单是这些外籍移工,甚至是每一个离乡工作发展的人,「对我们来说,家是什么,何处是家?是心灵的归属,或是一个实体壳子的存在?」郑嘉音表示,此次表演形式运用戏偶「被人操作、控制」的特性,与真人演员互成映照,将角色的内心世界一层一层剥开,透过剧中执头偶的角色及即时影像、光影之间的虚实转换,开启情感蔓延的张力,不但呈现一般人戏饱满的戏剧张力,更因为偶戏的运用,让整出戏更添诗意,在剧场空间说出独特的故事氛围。

演出前台因应主题,与「灿烂时光:东南亚主题书店」合作设置微型书展,希冀扩大议题,让更多人关注此族群。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7年10月号「编辑精选」〈在一个家中 看见潮汐般的岛屿人物故事 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微尘.望乡》〉;免费下载《PAR表演艺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