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歇.克朗淳《灵薄域》:欢庆生死是对生命最高的礼赞
创新泰国「箜舞」传统舞蹈的编舞家皮歇.克朗淳,今年第三度来台,演出全新创作《灵薄域》,舞台上将会有一个金色大环,舞者们在上面回旋奔走,象徵生死轮回。
克朗淳舞团《灵薄域》
8/25 20:00 8/26-27 15:00
新北市 淡水云门剧场
INFO 02-26298558
创新泰国「箜舞」传统舞蹈,承受「离经叛道」之名的编舞家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今年第三度受林怀民之邀来台,演出全新创作《灵薄域》,探讨死亡是美丽的,「因为这是唯一一件事我们逃不了的。」
《灵薄域》创作灵感来自泰国雷府的鬼节,该地的鬼节没有半点惊悚之感,反而洋溢著欢乐和热闹节庆。居民自然纯朴无拘束的舞蹈,流动而活跃,令克朗淳十分激赏,将这样利用直觉跳舞的概念放入作品中,舞台上将会有一个金色大环,舞者们在上面回旋奔走,象徵生死轮回。
克朗淳十六岁时叛逆,经常惹事打架,直到遇见泰国国宝级的传统舞大师柴佑.库马尼(Chaiyot Khummanee)终被收服,开始长达十六年「箜舞」严酷的磨练。
「其实,学了三个月以后,我就离开我的老师了,因为一点进展也没有,完全只学同样的东西,我甚至不告而别,逃走。」然而,库马尼并未放弃克朗淳,并带克朗淳去见他的老师,「那间房子很老旧,有一个老先生坐在里面,库马尼跟这位老先生说:『老师,这是我的学生,我想请你碰触他的手,因为我想要教他。』我把鲜花和一些钱拿出来,老先生的母亲拿走了,这代表他接受了。」
二○○一年,克朗淳前往纽约进修,受到「自由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氛围感染,他开始探索自己,研究传统「箜舞」能够用什么形式继续延续下去,「我想知道把舞蹈当职业会是什么样子。我向ACC(Asian Cultural Council,亚洲文化协会)申请,因为我想学更多舞蹈,以及看更多作品及认识更多人。」
二○○四年,他回到泰国创立第一个当代舞团――克朗淳舞团,跨越传统与当代的鸿沟,保留箜舞的精髓,用当代的「外衣」亲近更多观众。他要求舞者不可只复制老师所教的动作,必须思考每个动作背后的意义,将舞者从制式的舞蹈动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自由呈现艺术。然而,他的创新却从未得到泰国政府的支持,克朗淳不穿传统服装、打破制式化的舞蹈动作,「正统」传统舞的捍卫者完全无法接受,也因此至今未获政府任何补助。
克朗淳教了舞者什么样的技巧?「舞者并不懂得分析他们的身体及肌肉,或了解时间跟空间的意义。我让他们先重复学著同一个动作,如同我的老师教我的一样。我们是如何从一个动作中创造出另一个动作,然后改变或融合另一个动作?就是先了解动作背后的意义。当舞者每一次用手指去画出一个圆,有什么样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训练的过程。」
克朗淳表示,他将所有泰国传统舞五十九个动作,想像将它们全部叠在一起来看,「我们会找到几个圆圈,有几种方向?」此外,他指出,三角形对泰国来说也非常重要,「如果你看庙宇,会看见三角形。传统舞的第一个动作是从坐姿开始,那也是一个三角形,泰拳的第一个动作也是三角形,三角形就是我们最主要的概念。」三角形象徵Budda(佛)、Script(经文)与Monk(和尚),也就是所谓的「佛、法、僧」;圆圈的意义则是动作的能量。
二○○五年,他与法国著名编舞家奖杰宏.贝尔(Jérôme Bel)合作双人舞作品《泰国制造》(Pichet Klunchun and Myself),探讨舞蹈在当代文化扮演的角色,轰动欧洲舞坛,十年来国际巡演不断。克朗淳曾在泰国的募资平台募款,希望《灵薄域》能回泰国搬演,期望能得到媒体的报导与大众的注意,但它终究失败了,只募得了百分之卅的款项。
今年上半年,他在曼谷开始经营「象剧场」,发愿让更多的泰国人民都来欣赏他的演出,「我对舞蹈有一种信念。」克朗淳说:「只要我在跳舞的时刻,我都是开心的。」皮歇.克朗淳知道,自己不论去了多少国家,都要记得回「家」演出。
克朗淳的研究成果「泰国舞蹈的传统与当代」,即日起至八月廿七日将在云门艺廊展出。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7年8月号特别企画「表里泰国(下) 里.泰国剧场进行式」〈泰国编舞家皮歇.克朗淳 打开传统这本书 让观众知道其中没有秘密〉;免费下载《PAR表演艺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