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当代舞团《噤声.近身》 姚淑芬与舞者以身献祭
世纪当代舞团廿周年之际,编舞家姚淑芬受凤甲美术馆邀请策展,重返美术馆场域,以《噤声.近身》回返编舞家的自我质问,再探舞蹈创作者追寻的「美的当下性」及空间艺术静态性质中的本质差异。
世纪当代舞团2019《噤声.近身》首演
11/3-23 10:30-17:30(免费入场)
台北 凤甲美术馆(每周一休馆,11/16因其他活动进行,不对外开放)
特别演出:11月7、8、9、14、15、21、22、23日,19:00开演
INFO 02-25566687
二?一四年,编舞家姚淑芬以《誓.逝》於北师美术馆开启一场黑盒子与白盒子间的对话,藉由两者日趋模糊的分野及不同场域中回异的表现形式,提供观赏者沉浸创作的更多可能。时隔五年,世纪当代舞团廿周年之际,姚淑芬受凤甲美术馆邀请策展,重返美术馆场域,以《噤声.近身》回返编舞家的自我质问,再探舞蹈创作者追寻的「美的当下性」及空间艺术静态性质中的本质差异。
《噤声.近身》以获得第九届台新艺术首奖、舞团十周年经典作品《春之祭》为原型,潜藏舞者肢体的外显特徵之下,堆砌著神圣与世俗、无常与日常等众多元素,解构并重塑舞作架构、意象和元素。姚淑芬与七位艺术家共同创作,结合美术馆的「观赏」特点,转换为空间中的装置与展品。李明学《流逝》、朱骏腾《疲倦的沸腾》、何采柔《半透明的风景》、李立中《我只想要回家》、高昌涌《空气中的痕迹》及姚淑芬与吕柏勋、吕坤{共同制作《失重的舞台》,在展示空间重新拼组一场绘画/装置/影像记录/舞蹈的合纵连横。
《噤声.近身》以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五感交融,引导观众进入《春之祭》的野性与狂喜。平日是七位艺术家静态展览,与一名舞者的现场行为和演出;特别演出则由七位舞者再现《春之祭》的原形与变形,以现场行为和演出邀请观众参与互动。一场观看与被观看的野性狩猎,在呼吸鼻息中觉知动静,在挑逗肤触间抛掷情感,欣喜期待包覆恐惧猜疑,出手无悔摸索活路。舞者与观者在每个直观的当下启动决定,共同成就一场结局耐人寻味,无人置身事外的生命祭仪。
如文学家Bakhtin所言:「美学活动的开始,在於我们回到自己,回到他以外的位置。」世纪当代舞团《噤声.近身》再度从「我」出发。垂首,并拢脚尖,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