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反》 述说女性的反抗

《反反反》除了舞台装置以丰富变化的几何结构象徵的社会框架,舞者的动作这次也有了一种被束缚的状态。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由舞蹈空间舞团、科索剧场、荷兰舞蹈剧场及西班牙花舞集剧场共同制作的《反反反》,用游戏、独白、看似自由、却步步精雕的生活化舞蹈,引领观众进入西班牙编舞家玛芮娜的观点。

舞蹈空间x科索剧场x荷兰舞蹈剧场x花舞集剧场《反反反》

6/8-11  19:30  6/10-11  14:30

台北  水源剧场

INFO  02-27168888转分机115-118

不论性别为何,当我们谈到「女性」时,总是很自然的浮现某种特定意象,正面如温柔委婉,负面则如情绪化或歇斯底里,即便女性主义推动超过了半世纪,父权的框架却从未从女性身上褪去,女人依旧扮演女人「该有的样子」,男人依旧过著男人「该有的生活」,但来自西班牙的编舞家玛芮娜・麦斯卡利(Marina Mascarell)却想问,这种不对等的潜规则,可能打破、或可以打破吗?

由舞蹈空间舞团、科索剧场、荷兰舞蹈剧场及西班牙花舞集剧场共同制作的《反反反》,以举重若轻的方式,用游戏、独白、看似自由、却步步精雕的生活化舞蹈,引领观众轻易进入玛芮娜的观点,也设想在如影随行的光与现场错落有致的音乐声中,让每个人在最终的狂喜中找到生命的出口。透过舞作的调度与设计,同时传达意涵与诉求,让观众在欣赏美丽作品的同时,也能有所意识或收获。

玛芮娜认为,所谓的暴力,不单指身体上承受的痛,更多的是种种符号化后,加诸在女性身上,用来论定她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的框架。「就拿『美』的标准来说,我们对於女性的美,常有一种迷思,十六岁的时候,我们会说她很美,但过了一个年纪,我们可能就变成说她『曾经』很美。生活周遭充斥著各种例子,不断暗示我们:当女性的年龄或外表不在那个框架的范围内时,就是不美、不对的,这其实就是一种符号化后的暴力展现。」玛芮娜说。

与「舞蹈空间」有过四次的合作经验,玛芮娜也因而透过与舞者的交流,发现台湾至今仍有许多观念充满著这些暴力的侵害,诸如「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生男比生女好」等,「或许听起来会觉得很好笑,但其实并不有趣,这些不正常的行为却被社会正当化。对我来说,探讨针对女性暴力普遍化现象是很重要的。」

玛芮娜很擅於用视觉设计来让观众聚焦演出的主题,她还有一个高明的手法是运用道具辅佐舞作的进行,让可不断变形的道具成为激化想像力的触媒。「当决定使用物件后,每个作品就只会用这一个,用简单的东西可以带出很多潜在意义。」相较於《时境》中满地的扁豆、《沉默的巨兽》中堆叠如城堡的纸箱,《反反反》的视觉更为强烈,采用两公尺长的正方形框框,好几组的细方框,也以重叠成可扭转形变堆叠组合成无穷的几何线条,这是她和建筑师Ludmila Rodrigues继《时境》后第二次的合作,花了三个月时间实验并决定结构与几何构图。这些线条在空间中既是造形雕塑,也是藩篱隔阂。

《反反反》的主题不是在反对、反抗或为反而反,而是玛芮娜与自己深深的对话。她并不是要突显女性主义的观点,反而是要让大家提升对周围环境的关注与敏?度。她也让舞者们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一下台湾有关性暴力的统计数字、男女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以及目前由女性掌权的现况。

尽管此作围绕的议题几乎离不开女性,但玛芮娜却刻意安插了男性舞者穿梭其中,她认为,女性议题其实也就是性别议题,没有人应该被排除在外,「我希望让男性也参与这个议题,事实上,有些男性实际上也意识过这些问题,但他们不一定会愿意站出来,因为他们是父权体制下,受到保护的一群。」

玛芮娜认为这个制作不会就此结束,而是将从此萌芽。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7年5月号「编辑精选」〈重重限制之中 为女性发声 玛芮娜.麦斯卡利《反反反》〉;免费下载《PAR表演艺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