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思考 | 最PAR!/剧场思考

变身求精致,何苦独爱京味? 歌仔戏京剧化的思考

与其将歌仔戏百年来莘莘学习的发展轨迹一举抹煞,不如整合琢磨其俗艳的表演元素。图为秀琴歌剧团在外台演出的《罪》,左为当家小生张秀琴。 (白水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从京剧跨行到歌仔戏的导演,擅长用京剧形式的「缟J架」,结构歌仔戏相形之下显得「粗」的技艺,让它在现代剧场亮相之时,的确脱了几分俗,对提升歌仔戏表面的美感,发挥了立竿见影之效。然而过於依赖的结果,京剧竟变成歌仔戏的糖衣,这种精致歌仔戏尝起来甜甜的,?中的「本土味」则全走了味,有丧失自我而不自觉之虞。

《PAR表演艺术》 第116期 / 2002年08月号

《PAR表演艺术》杂志 ? 116期 / 2002年0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