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导 Feature | 专题报导 FEATURE
生活化的艺术 寻访台湾的表演场地
早期的台湾庙埕上?作戏酬神搭建起的野台,往往即是主要的「表演」场地。民国六十八年,是台湾表演生态上的一个转捩点。政府?推动文化建设,於各县市陆续兴建文化中心,有了较舒适的空间及较专业的硬体设备,而所谓「表演」,则从野台的节庆仪式过度到「休闲、艺术」的观念。然而把表演场地视作「文化中心」的同义词也渐成僵化的观念,小剧场工作者?赋予「表演」更活泼的形式,开始在街头、河滨、废墟中、游行队伍里,「拖拉库」上……进行一场文化运动,扩大了民?对「表演」的看法以及场地的视野。近年来,政府於各??大力推动「假日文化广场」、「社区剧场」、「民间剧场」等,即是利用民?平日自然的聚会之所,鼓励社区居民全面参与文化活动,让表演成?生活化的艺术,让艺术的生活化?表演创作注入活水。
《PAR表演艺术》 第3期 / 1993年0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