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号

神笛陆春龄与新乐种

听?在一偿亲睹大师演奏的夙愿之余,必也庆幸能听到如此精致的中国现代室?乐。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号

强?的生命力与激越的情怀 闵惠芬二胡演奏会

闵氏音乐常引起两极评价,一场音乐会中乐曲表现似也有云泥之别,此完全非关技巧层面,而实是闵氏强力的切入所导致的。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号

「世态喜剧」喜从何来? 从「表演工具」看《温夫人的扇子》

一九九二年十月廿四日至廿六日在台北市社?馆演出的王尔德名剧《温夫人的扇子》,剧本结构高潮叠起,对白风趣,但在演出方面,并未达到「世态喜剧」comedy of manners应有的喜剧效果。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号

行到水穷处 《无限江山》观后

「当代传奇」有意舍弃传统京剧的程式,另外建立一套新的表演体系,目前正处於已「破」而未「立」的过渡期。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号

身后是非谁管得 明华园歌仔戏《逐鹿天下》观后

《逐鹿天下》虽然也「以实作虚」,但其中对刘项事?的剪裁点染和性情的刻画夸张,出人意表的程度,?是旷古所未有。

PAR / 第2期 / 1992年12月号

谈民心和艺院的两出演出――莎士比亚台北见

十月份,台北出现了两出具现代风格的莎剧演出,一?十月三日起在民心剧场演出两个月的《莎士比亚之夜》,由王小棣改编、导演,选取《哈姆雷特》、《马克白》、《奥塞罗》的片段重新组合,加上由《奥塞罗》反角伊阿戈引导的序场。另一则是艺术学院戏剧系排练了两个学期的《亨利四世》,於十月二十二日起在关渡校区的戏剧厅作??幕大戏,演出四天五场,由马汀尼改编、导演,将原作上、下两部浓缩?一整晚的演出。本刊邀请了多位莎剧学者,与两位导演针对这次难得的盛会,藉著对两出戏的得失评析与工作过程报?,交换意见,希望能够传递经验与心得,?讨莎剧现代化及中文化的问题,供未来古典剧的演出参考借镜。

PAR / 第4期 / 1993年02月号

朱宗庆打击乐团冬季公演「音乐剧场」 听后感

「朱宗庆打击乐团」在文建会的经费补助下,克服了庞杂的乐器问题,培养了良好的表演默契,表现了对国人作品的严谨演出态度……这些都是?得称许的现象,也是它整场演出成功的因素。

PAR / 第4期 / 1993年02月号

沈稳酿造「德奥」声势

近年来,国内乐团的精进是有目共睹的。这次,曾受?於多位德国大师的简宽弘,指挥台北市立交响乐团演出舒曼的《莱茵交响曲》,显露出德奥系应有的重量感,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PAR / 第4期 / 1993年02月号

浩浩〈黄河〉载不动马勒悲情 评北京中央交响乐团

在?人翘首企盼之下,北京中央交响乐团终於在今年元月二日与三日假国家音乐厅演奏两场。演出前台上台下打成一片而互通心声的盛况,恐怕是两厅院营运以来所仅见。

PAR / 第4期 / 1993年02月号

芭蕾挽歌 对罗兰.比堤舞作的一些看法

罗兰.比堤法国马赛国家芭蕾舞团的台北演出,是一九九二年台湾「芭蕾热潮」的尾声,现场观?对於两套舞码《睡美人》及《我的帕芙洛娃》均报以热烈的掌声。主要舞者舞技精湛,舞台及服装设计华丽眩目,但此次演出作品中舞蹈编作的意念,则是笔者感到疑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