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上场

PAR / 第315期 / 2019年03月号

台北新剧团、台湾昆剧团推新秀 青年演员京昆不挡 传承戏曲自找新路径

三月份,台北新剧团与台湾昆剧团皆推出主打青年演员的专场演出,前者的「青年荟演」推出全本《陶三春》与「文武昆乱嘉年华」,后者则由年轻京剧演员担纲多出昆剧经典。在台湾戏曲教育环境长期存在资源与教师不足的状况下,青年演员无法以传统一对一的口授心传方式得到指导,但他们透过多方问艺、研究前人演出,与揣摩角色等方法,找出传承新路,透过上述演出,正可看出他们的努力成果。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透视社群平台自恋风潮 李贞葳《不要脸》 揭露人心的匮乏与渴望

《不要脸》是舞蹈家李贞葳酝酿近两年半的首支长版独舞作品,透过观察「自拍」这股全球性的社群平台自恋风潮,探索背后的真正动机,窥见其中的心灵空虚与匮乏。她将在剧场以肉身传递的真实感知、直接、不闪躲的沟通,刺激观众重新思考人们习以为常的自拍行径。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第六届大稻埕青年戏曲艺术节 《地狱变》《化作北风》 跨界之后认真回归

今年的大稻埕青年戏曲艺术节,以「文学改编」为题,邀来四组团队,选用东西方文学题材入戏,推出创新跨界制作。其中由兆欣与候青艺团合作的《地狱变》,台北海鸥剧场《化作北风》,分别取材芥川龙之介与马奎斯的小说,透过戏曲诠释,加入当代元素,却也思索回归传统本质,回归文本、语言、表演的经营,回归具有戏曲韵味的叙事手法。

PAR / 第313期 / 2019年01月号

十年磨一剑 继往开来的两首交响曲 慕提与芝加哥交响乐团 诠释布拉姆斯经典

历经十四年光阴,布拉姆斯呕心沥血才完成、风格深沉的《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与其明亮欢愉、备受喜爱的《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将在指挥家慕提与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携手下,来台分在两晚呈现。慕提来自阳光灿烂的拿坡里,芝加哥交响乐团则来自四季条理分明的北美,彼此会激荡出怎样的布拉姆斯,令人期待。

PAR / 第313期 / 2019年01月号

重量级室内乐组合的「贝多芬之夜」 贝尔琪亚四重奏 承接传统开创新意

成立於一九九四年的「贝尔琪亚弦乐四重奏」,将东欧独特绚丽的演奏风格与德奥室内乐严谨、蕴含内在情感理性逻辑的演奏传统融合,形成该团独一无二的演奏特色,更曾录制布列顿、巴尔托克、贝多芬全集,功力备受肯定。首次访台的他们将献演拿手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三号、第十一号与第十五号,为乐迷带来一晚精湛的「贝多芬之夜」。

PAR / 第313期 / 2019年01月号

掀开校园霸凌的潘朵拉之盒 《花吃花》 残酷的真实青春物语

二○一七年拿下第五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最佳戏剧奖的《花吃了那女孩》,是武汉传媒学院老师杨哲芬以校园霸凌为背景编导之作,表演工作坊导演丁乃筝以此卅分钟短篇为基础,发展为长篇作品《花吃花》,找来简p书、孟耿如担纲,重新诠释这部冲击人心的青春残酷物语。

PAR / 第313期 / 2019年01月号

《时光?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 改编一青妙家族故事 重理大时代中的人与情

出身台湾大家族——基隆颜家的台日混血作家一青妙,因为返台处理家族事务,无意中发现了母亲珍藏的一口箱子,从中挖掘出父母当年的故事,而写成《我的手箱》一书,在电影导演李岗的促成下,此书改编为舞台剧《时光?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将在三月登场,敷演在大历史里交织的台日之间的人与情。

PAR / 第313期 / 2019年01月号

改编自尚.惹内经典剧作《阳台》 《窑.台》 欲望扮装的权力思辨

由野孩子肢体剧场与旅法导演王世伟合作的《窑.台》,是团长姚尚德的「惹内三部曲」第二部。《窑.台》改编自法国文学家尚.惹内的剧作《阳台》,导演王世伟重新翻译了剧本,置入离台湾观众较近的文化脉络,并在有著威权历史过往的空总创新基地演出,让这出呈现扮装、欲望与权力的演出,给观众更切身的观赏体验。

PAR / 第312期 / 2018年12月号

故事工厂X梦田文创「致亲爱的孤独者」 四出小戏 窥见现代社会的多种孤独

十二月推出的「致亲爱的孤独者」剧展,以人类共有所感的「孤独」为题,推出《2923》、《你必须醒来》、《花儿》、《#越想越不对劲》四出小戏,由范瑞君、王靖敦、梁允睿、黄彦霖等人担纲编导,探讨各种人生境况下的孤独处境与孤独中的自我凝视。

PAR / 第311期 / 2018年11月号

人力飞行剧团 x 一铺清唱《阿飞正转》 无伴奏人声音乐剧 一探喜鹊们的理想人生

由香港一铺清唱与台湾人力飞行剧团共同制作的演出《阿飞正转》,名称虽与王家卫经典电影《阿飞正传》雷同,故事说的却不是梳猫王发型、穿飞行夹克的香港阿飞,而是从为牛郎织女搭桥的喜鹊延伸,说的是一群积极进取、奋力不懈地向上再向上的「社会新鲜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