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精选
PAR / 第223期 / 2011年07月号
在路上,谛听凝视属於「我」的风景
编舞家郑宗龙的长篇舞作《在路上》,呈现了他在「旅行」中的思索、领悟与感受,自我的分裂与辩证,属於他自己的风景。走进剧场,《在路上》提供的是这般景致——悠悠的西塔琴蜿蜒缭绕,勾勒出异国氛围。舞者们轻盈晃荡入场,在不同音乐行进中变换身形,一如旅行者时时将身心装进多变的世界容器里。
PAR / 第226期 / 2011年10月号
体验「即兴」冒险 看一场表演「球赛」
将「接触即兴」舞蹈引入台湾的编舞家古名伸,以盛大举办的「第一届国际爱跳舞即兴节」纪念自己步入即兴的廿虚岁。即兴,是表演者不预做编排地在观众面前一边创作、一边演出,观众与表演者一同在表演空间内创造一趟冒险意味的旅程,好比观看一场球赛。这次的盛会以「流水席」、「大汇演」、主秀「即兴舞蹈的光谱」等形式,邀请国内外团队参与,要让观众亲自体验即兴演出的精采多样。
PAR / 第224期 / 2011年08月号
极简之中 舞动生命卷轴
「玫舞击」艺术总监何晓玫再度发表的新作《纸境》,跳脱过去作品以台湾社会现象入题、拼贴、情感浓厚的风格,而以较纯境简约、跳脱叙事的抽象形式展现。舞台被纸包围,舞者著白衣或黑衣,在如同卷轴的纸卷上,勾勒出无止无境的动态时空……
PAR / 第223期 / 2011年07月号
海派文化艺术节 缤纷多彩戏曲风
七月台湾的戏曲舞台很「海」!由传大艺术主办的「海派文化艺术节」,从七月初的上海越剧院揭幕,到下旬的上海京剧院大阵仗来台,两院各自带来自家经典好戏,将让台北的观众看到精采缤纷的海派戏曲美学。
PAR / 第224期 / 2011年08月号
在剧场,我们思辨
一个从MSN、电子邮件往返,一路延烧到剧场的辩论战局,也即将烧到台北的舞台——《乐观主义精选集》是两个作家亲上火线的思辨剧场,包含了演讲、苏格拉底式的哲思对话,和观众的互动。这部作品探索了批判性乐观的概念,也企图揭示乐观主义者在当下社会脉络的角色。从二○○九年演出以来,剧场的演出融入了来自许多人士多元的辩论观点,这回台北演出,当然也加入了本地观众的意见。
PAR / 第223期 / 2011年07月号
走过跳舞时代 看见女人坚韧身影
尚和歌仔戏剧团的音乐剧《白香兰》,改编自团长梁越玲之母陈兰的真实人生故事。女主角曾是「黑猫歌舞团」成员,也曾在歌仔戏团演出,如同许多坚韧的台湾女性,在丈夫过世后一肩挑起养家活口、扶养子女成人。融合传统歌仔戏和西方歌舞剧的表演形式,《白香兰》是一出跨越传统和现代的台语音乐剧,由作曲家李哲艺创作的专辑《一蕊香兰》,更入围今年金曲奖的「最佳跨界音乐专辑奖」。
PAR / 第226期 / 2011年10月号
戏说大航海时代的奇幻历险
金枝演社剧团新作《黄金海贼王》,以四百年前台湾的海洋时代为时空背景,交织西拉雅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平埔族、汉人与海贼周旋的历险传奇。故事虽设定在十七世纪的东亚海域,但剧情跳脱历史框架,除借取郑芝龙、颜思齐、王直等知名海盗的事迹,并加入漫画与电影的情节。除了有华丽丰富的听觉元素,舞台设计王孟超更将一艘大船直接搬到舞台上,具体呈现一艘海贼船的海上逼真样貌。
PAR / 第224期 / 2011年08月号
乐说道家哲思 韵转人生四季
采风乐坊的「东方器乐剧场」系列结合传统音乐、舞蹈肢体及戏剧的跨界元素,也演绎东方哲思,一路从「儒家」、「佛家」,到即将推出的新制作《无极:一个英雄侠客的春夏秋冬》的「道家」。团长黄正铭表示,「无极」主宰著宇宙自然的一切事物,而「自然落在人的生活里,就是春、夏、秋、冬。」於是根据廿四节气创作新曲,铺陈人生风景。
PAR / 第219期 / 2011年03月号
台日混血新漫才 搞笑反映社会现实
立志以散播欢乐为己任的新型态搞笑团体「鱼蹦兴业」,去年首次将日本「漫才」式的搞笑风格引进剧场,今年则推出《过季尾牙联欢晚会》,让搞笑更「精致化」。《过》剧灵感来自鱼蹦成员的亲身体会,原本希望能在景气复苏的年终接点尾牙场演出贴补团用,结果却希望落空,大家於是自嘲,决定为自己办一场尾牙活动。
PAR / 第221期 / 2011年05月号
现代舞者学南管 追寻心之安顿
因为听了南管演唱家蔡小月的录音,让林文中「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因而展开了排练场上的南管追寻,林文中带著舞者学南管,《小南管》演出时也非常后设地让自己和众舞者成了「南管私塾」的新生,时而依著丝竹乐曲款摆身躯,让现代舞的身体逐渐被南管戏的科步(基本动作)渗透;时而端坐乐师身旁,随著演奏的曲牌咿呀学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