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精选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号
脸书世代的生态报告
鉴於脸书对现代生活与人际关系的深深介入影响,莎妹剧团编导魏瑛娟策划了「做脸不输—小美容艺术节」,邀请六位新世代创作者——余彦芳、许哲彬、蒋韬、李铭宸、陶维均和简莉颖,共同以脸书为题,发表戏剧、舞蹈、行为艺术与音乐等风格形式不同的六出跨界作品。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号
《殷商王.后》 南管乐舞重现宫廷爱恋
今年迈入卅周年的汉唐乐府,端出演绎商代宫廷爱情故事的《殷商王.后》作为欢庆之礼。《殷商王.后》以商代中兴君王武丁与王后妇好的爱情故事为本,结合南管乐舞、《诗经》、甲骨文字、祭祀仪典及舞蹈化的少林武术,加上长期合作的服装设计师叶锦添,希望表现出殷商王朝的时代氛围。
PAR / 第229期 / 2012年01月号
温宇航、魏春荣 昔日同窗合演悱恻《梁祝》
由戏曲学者曾永义编剧的昆曲版《梁祝》,是第一部由台湾出产制造的昆曲剧作,二○○四年首度搬上舞台,一月初又将重制演出。此次重制将由新科国家文艺奖得主李小平执导,知名昆曲巾生温宇航与中国北方昆曲剧院名旦魏春荣主演,温、魏是自幼同堂学艺、同台演戏的同班同学,而《梁祝》也是两人阔别多年后再次的合作演出。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号
何必怕现代音乐? 让范德腾说给你听
NSO的两场「画黑豆豆的人」音乐会,请来过去两年在表演工作坊《弹琴说爱》挑大梁的钢琴家范德腾担任说书人,用独有的幽默风趣和「外国人说相声」的口条来为乐曲解说。上下两场曲目,以不同的方式为青少年,打开音乐之门,治疗你的现代音乐恐惧症。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号
《这是真的》 与张爱玲共舞爱情
继二○○一年与香港导演林奕华合作《张爱玲,请留言》之后,导演丁乃筝再续「张」缘,以张爱玲的极短篇《爱》为本,编导新作《这是真的》,全剧以爱情为轴线,画出一个圆弧,情境与场景拼贴,游走写实非写实之间,没有逻辑明确的起承转合故事,也没有贯穿全戏的角色或情节。并邀来舞者陈武康、苏威嘉和叶名桦,与谢盈萱、时一修与刘美钰三位剧场演员,一同探索舞蹈剧场的变换可能。
PAR / 第228期 / 2011年12月号
时空与记忆的新世代表述
今年的两厅院新点子剧展,四档节目中有三档节目由七年级编导出马:许哲彬的《0920002012》以手机建构世代的记忆,透过一则寓言般的通俗爱情故事,延伸探讨沟通失效的末日光景。杨景翔的《据说有战争在远方》在通俗的叙事架构下,通过剧本段落的重复、倒转,探讨现代人集体失忆的现象。廖俊凯的《逆旅》改编郝誉翔的自传小说,透过作者书写父亲的流亡身世,探问离散的历史,质疑国家机器的宰制。
PAR / 第227期 / 2011年11月号
王墨林《黑洞3》 探索个人存在的政治性
因为九二一震灾的强烈感触,让王墨林展开了「黑洞」系列创作计画,从生存处境、盲人身体到个人军旅经验,一路走来,在剧场中剖解存在中的巨大黑暗。新版《黑洞3》以「军队」为关注对象,军队不仅是国家的象徵,更是人类潜在残酷暴力的黑暗欲望。剧中将把赤裸裸的暴力通过诗意转化,用低限抑制的美学,表现一种无路可出的绝望。
PAR / 第227期 / 2011年11月号
音乐、影像一起流动 体验日常的美好
目前相当受瞩目的日本新生代多媒体艺术家高木正胜,他的创作不能单独被定位於音乐或视觉的领域,而是横跨两者,将演奏与影像相互串连起来。旅途所见、日常生活点滴就是他构思的来源,他的作品呈现了强烈的流动特性,细腻与朴实的日式风格,让高木的作品兼具实验性与时尚性。
PAR / 第228期 / 2011年12月号
府城的浪漫传说 秀琴的歌仔新调
从二○○四年的《血染情》开始,现代剧场编导王友辉与台南在地的外台歌仔戏班「秀琴歌剧团」展开了合作之缘。王友辉为秀琴执笔编写了《范蠡献西施》、《玉石变》与即将推出的《安平追想曲》,根植同名流行歌曲中的府城在地浪漫传奇,他以戏中戏的结构,在一则横跨两代的爱情故事中,融入歌仔戏百年变迁的兴衰。
PAR / 第225期 / 2011年09月号
以声音形塑表演 演绎社会悲剧经典
去年以《Jumel挛生姊妹》令台湾观众惊艳的法国导演法兰克.迪麦可,今年来台执导中、台、法三地跨国制作的《沃伊采克》,要将德国剧作家毕希纳的断简残编搬上舞台。擅用声音的法兰克,这次和亚洲演员合作,面对不熟悉的语言,法兰克说,他必须要用另外一种方式处理语言和声音,在文本的意义之外,让声音元素表现出音乐性的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