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追踪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号
最大的对手,最好的伙伴 专访第19届台新艺术奖得主叶名桦、陈武康
经过2021年第19届台新艺术奖后,应该很难再把叶名桦与陈武康两个台湾艺术创作界重要的名字分开;同为今年的得奖者,一个是首度入围就擒下年度最大奖的台新新面孔,一个是多次入围二度拿奖的熟门熟路得奖人,两人在生活与育儿里相互支援,也在创作中互相激发与协助,密不可分的信赖与支持关系,也让彼此在各自作品中独立而不互抢光环的闪耀著。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号
当演员只有5公分高的时候…… 9个月线上剧场教学的反思
河床剧团导演、同时也是美国格林奈尔学院剧场与舞蹈系副教授的郭文泰,在去年8月底开始的这一学年,执行了长达9个月的线上戏剧课程,从一开始与学生们在萤幕上面面相觑的不自在,郭文泰却从中挖掘了这种教学框架的独特可能性。「我们没有试图重新打造『剧场』,反而尝试发展出了囊括电影、装置艺术、概念艺术、舞蹈、音乐剧和无数其他创作类型的综合性创作。」在这篇文章中,他「将讨论一些在线上课程中发展出来的策略。这不是一份可以按表操课的食谱或使用手册,而是一段关於我与我们那『小人国剧组』的冒险历程简介。」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号
告别扮黄脸XX反思芭蕾中的刻板印象(上) 专访陈肇中(Phil Chan)谈亚洲人在芭蕾世界的角色
时代变迁与人权正义的发展,浮现出许多艺术经典的内容中,过时的种族偏见、性别歧视、殖民主义、奴隶制度等问题。继歌剧《奥赛罗》、《阿依达》扮黑脸,喜歌剧《日本天皇》(The Mikado)扮黄脸等相继成为争议的话题后,这股思潮也在芭蕾舞界涌现。传统每逢耶诞节上演的芭蕾舞剧《胡桃钳》,第二幕甜点王国中登场的象徵「茶」的「中国之舞」,暴露出芭蕾中的亚洲人刻板印象。 近年来美国的「告别扮黄脸」(Final Bow for Yellowface)计画,积极推广消弭芭蕾中的种族偏见。发起人陈肇中(Phil Chan)接受笔者视讯专访,谈论如何将古典芭蕾中不当的文化挪用,转化为多元包容的变革契机,并期待为亚洲舞者争取表现空间,丰富当代芭蕾的创新能量。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号
告别扮黄脸XX反思芭蕾中的刻板印象(下) 专访陈肇中(Phil Chan)谈亚洲人在芭蕾世界的角色
时代变迁与人权正义的发展,浮现出许多艺术经典的内容中,过时的种族偏见、性别歧视、殖民主义、奴隶制度等问题。继歌剧《奥赛罗》、《阿依达》扮黑脸,喜歌剧《日本天皇》(The Mikado)扮黄脸等相继成为争议的话题后,这股思潮也在芭蕾舞界涌现。传统每逢耶诞节上演的芭蕾舞剧《胡桃钳》,第二幕甜点王国中登场的象徵「茶」的「中国之舞」,暴露出芭蕾中的亚洲人刻板印象。 近年来美国的「告别扮黄脸」(Final Bow for Yellowface)计画,积极推广消弭芭蕾中的种族偏见。发起人陈肇中(Phil Chan)接受笔者视讯专访,谈论如何将古典芭蕾中不当的文化挪用,转化为多元包容的变革契机,并期待为亚洲舞者争取表现空间,丰富当代芭蕾的创新能量。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号
从现场演出到线上直播 疫情下的《茱莉小姐》 幕后的艰难挑战
疫情垄罩下的英国剧场,如何在封城令下继续为观众演出?如何在防疫要求下进行排练?如何在无观众现场演出与直播摄影要求下,演员与工作人员维持表演的能量与技术的平衡?旅英台湾导演林大貂在彻斯特「故事屋剧院」执导的《茱莉小姐》经历了从舞台现场到线上直播的排练制作过程,藉由她的分享,让台湾读者看到英国剧场人如何克服万难,让表演继续……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面对剧场寒冬 寻找展现创意的生存法则 旅德台湾剧场创作者的「疫情限定版」线上作品
在Covid-19疫情肆虐下,剧院关闭,制作腰斩,剧场艺术家如何在这样的情境下突破难关、继续产出作品?两位旅居德国的创作者——樊怡君与罗芳芸在如此困境中分别完成了舞作《MUDRA》与纪录式剧场作品《Home away from home》,她们突破了那些难关?又得到了那些支援?作了多少妥协的同时又发现了怎样的视角?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当透过影像的观看变为前提…… 台日舞蹈线上交流工作坊侧记
往年在美国表演艺术专业人士协会年会同步举行的「东亚当代舞蹈艺术节」,今年因疫情之故转为台日线上交流工作坊,由日方邀请两位舞踏家鲸井谦太?和奥山???,与原订要在艺术节中演出的台湾编舞家郑皓与苏威嘉,进行为期半年的深度交流。本文为该工作坊最后一场的侧记,读者可看到台日舞蹈工作者如何突破视讯限制、设计身体练习,以达成交流目的,为舞蹈在国际交流上的可能性带来了一丝崭新的曙光。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合唱台湾的新声 生生不息 第二届音为爱Sing for Love合唱词曲创作比赛
在耕耘合唱人声多年经验中,鉴於合唱曲目的缺乏,台北室内合唱团在2018年创办了「音为爱合唱词曲创作比赛」,今年也举办了第二届,以「台湾人文地景」及「开启机会之门」为主题,设置混声合唱、同声合唱等奖项,并选出13位得奖者、共计14件优胜作品。而且优胜作品在首演发表后,台北室内合唱团不仅举办讲座介绍推广,也会委托出版,让演出团队有取得乐谱的管道,创作者也得到实质收益鼓励,完整配套下,也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相互刺激。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差事剧团与再拒剧团的关怀及实践 回应土地与社会 坚守创作意识与批判精神
该以怎样的形式回应我们所在的这片土地,连结社会,同时又让议题演出好看,与创作者的养成脉络与美学想像高度相关。「差事剧团」与「再一次拒绝长大剧团」逾20年的实践,虽同样是长期藉由剧场回应社会现象的剧团,却有全然不同的创作路径与尝试方向。剧场抵达的社会的形式多元,议题、地方、参与都是可选择的元素,然重要仍是回到创作者自身关心什么、想说什么,因著动机,自然会找到述说的方法。
PAR / 第337期 / 2021年01月号
漫画X舞作 回看《花神祭》四时运转
2000年首演的舞作《花神祭》,为无垢舞蹈剧场艺术总监林丽珍代表作之一,在她被一朵茶花凋零触动后,揉合东方身体美学的经典创作。2020年,《花神祭》重返舞台,我们特别邀请了漫画家曾耀庆,在观赏舞作后,透过他笔下奇特氛围的片段,带我们重新进入《花神祭》的世界。